傳統(tǒng)習俗往往與農業(yè)耕種緊密相連,這也正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意義所在。三月十一,正值暮春時節(jié),春耕正忙,相傳這天為江浙一些地區(qū)的小麥生日。在《松江府志》中有提到:“三月十一日麥生日,喜晴。此月無雨,麥乃有秋。”由此可見,在這天,人們會通過觀察天氣情況,來預判收成,人們認為這天如果晴朗,不下雨,那么小麥將獲得豐收。這是人們在長期的耕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體現了人們對于豐收的渴望。
當然除了小麥生日之外,農歷三月十一還是玉仙圣母誕,屆時民間流行著隆重的廟會活動,男女老幼都會蜂擁而至,羅鍋喧天,十分熱鬧,人們借此來祈福平安喜樂,萬事吉祥。下面就圍繞著三月十一的習俗跟大家分享詳細內容,別忘:1要添,2不走,吃3樣,寓意平安喜樂日子旺,來看看吧~
1要添
添肥料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從小到大,我家每年都會播種小麥,所以我也十分熟悉它的生長過程。其屬于越冬的作物,在秋季播種后發(fā)芽長苗,后來歷經深冬的蓄藏,待春暖花開時重新返青。眼下的小麥已經開始蓬勃生長的模式,屆時我們老家這邊會澆一次水并且添加肥料,以使其有足夠的營養(yǎng)和水分供給,從而旺盛生長。
2不走
不到麥地里行走
雖然小麥的生命力頑強,不過眼下其已經返青,已經長出了很高,再過一個月左右就要抽穗了。所以這個時候不能到麥地里去行走踩踏。否則很容易將其踩到,踩傷,影響其正常生長,從而影響日后的收獲。如今正是踏青的季節(jié),在外出游玩時要格外注意。
吃3樣
吃烙餅
烙餅是以小麥為原材料制作而成,也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主食之一,在小麥生日這天吃上一些,寓意小麥獲得豐收,吃喝不愁。
1、準備一些面粉,其中加點小蘇打,這樣烙熟后有種暄軟的口感,同時加一點鹽,混合之后,加入溫水,調成大絮狀。
2、接著將所有的面絮都簡單揉到一起,醒面五分鐘后,再揉光滑些。繼續(xù)用濕布蓋住,三十分鐘左右后再烙。
3、切一點香蔥,加點五香粉,面粉,接著把油燒熱后淋到里邊,立即用筷子攪勻。
4、面團直接放到案板上搟薄,將調好的蔥油抹到上邊,在面片上均勻沾滿。
5、接著把面片卷起來,成為長條的形狀后,分成小的面劑,并再次用搟面杖將其搟薄些。
6、接著把電餅鐺預熱一下,將其放到里邊,上下兩面都保持中大火加熱,兩分鐘左右就熟了。
吃發(fā)糕
既是小麥生日,又逢玉仙圣母誕,那么可以做上一些糕類食物來慶祝,也祝福我們的生活紅火興旺,越來越好。
【小米發(fā)糕】
1、舀出大約100克黃小米,先用水洗兩次,其中的雜質濾出去,再加水泡兩個鐘頭左右,令米粒質地變軟。
2、將其從中撈出,置于料理機,補充一點水,令其可以轉起來,絞成米糊即可。
3、將其倒入盆中,放些發(fā)酵粉,白糖,再加點低筋粉,泡打粉2克,用蛋抽將所有的材料攪拌勻。
4、接著將其蓋住,保持內部的濕度,然后等待四十分鐘左右,令其發(fā)酵。
5、接著將其逐一倒入不粘磨具中,并且在表面分別點綴一些蔓越莓干,然后開火加熱,大約半個鐘頭的時間,其高度爬升,質地松軟成型,就可以關火了。
吃福袋
三月十一,我們也可以做上幾個福袋,用各種蔬菜丁來調餡,包成福袋的形狀蒸熟,清爽開胃,寓意吉祥,祝福我們的家人朋友福氣滿滿。
1、準備一點胡蘿卜丁,玉米以及青豆粒,一起放到開水里邊煮三分鐘左右,基本斷生時,加兩棵香菜進去,幾秒鐘后撈起。
2、鍋底淋一點油,加一點蝦仁,姜片,先炒到變色的程度,接著把姜片夾出去,其他的蔬菜丁倒里邊,調些鹽,蠔油提鮮,然后繼續(xù)炒勻。
3、準備幾張餛飩皮,一一搟薄些,包入炒好的餡料,封口捏牢后,并系上一根香菜段來裝飾。
4、接著在蒸鍋上鋪好紗布并打濕,將包好的福袋擺到里邊,開大火蒸十分鐘就熟了。關火后就立即夾出來。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fā)!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