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鐵嶺長篇小說《馬道2001》札記之二
作者:馮望岳
康鐵嶺是一位行萬里靈山路、讀萬卷無字書的行吟詩人。他從抗戰捐軀、毀家紓難[1](P01)的中原康氏大家族一路走來,從陜南商洛工廠大卡司機、文化局科長、外事辦主任一路走來,從西安-北京-上海的商海風浪中一路走來;他從《周易》、《老子》、《論語》為代表的數千年中華文明中一路走來,從《詩經》、《楚辭》、《史記》之抒情釋憤、“美刺現事”的千年文學傳統中一路走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6](P19)。在當代中國文壇上,康鐵嶺對于中國社會尤其是改革開放大時代的城市、鄉村、工商領域的親歷生活與經驗,無疑是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他在創設擁有30多萬粉絲的“邙山”博客、出版小說散文集《城里城外》的基礎上,以超凡脫俗的精力、毅力和自信力,厚積薄發,有意為之,將自我60多個春秋極其繁富的人生閱歷,橫溢的天賦才情,豐厚的生命體驗,深摯的家國情懷,澆鑄為300余萬言史詩型、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式的鴻幅巨制《書院門1991》《馬道2001》《民樂園2011》。勿庸置疑,康鐵嶺的“古城三部曲”具有警世、醒世、救世和“人的生活的教科書”[3](P01)的人文價值和現實意義。
《周易》《老子》《論語》等文化典籍所昭明的“天之道”,就是盡法自然,生生不息,利而不害,“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就是厚德載物、自強有為,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為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魯迅心目中凡事算計、給人挖坑,妨害人性健全發展言行皆是“吃人”!康鐵嶺在《馬道2001》中分明是以中華民族人文史上“天之道”與“圣人之道”作為價值標尺與規矩鏡來進行審美判斷、價值取舍的。《馬道2001》極富有警世、醒世、救世和“人的生活的教科書”的人文價值和現實意義,而其所蘊涵著的繁富的睿智沉思和人生哲理,分明不是由作家居高臨下抒懷明志,誦經布道,而是借助“莎士比亞化”的生動豐富的故事情節、細節描寫和栩栩如生的個性化人物形象塑造,極自然地流露和詩性地表現出來的。
首先,《馬道2001》中敘寫對象主體就是改革開放大時代的人民群眾,諸如馬世仁、滿倉、趙鋼、黃世貴、張禿子、劉英、劉小鳳等是從陜南或渭北進城打拼謀生的小人物。馬世仁原是山川中學體育教師,為人仗義,認真、投入、執著、睿智,勤于思考,遠見卓識的“業余思想家”[2](P1386)。他主張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以《書畫藝術報》為陣地,不僅借助策劃宣傳廣泛地聯系玄一大師的清一堂、孫鬼刀的雕刻匾牌店和漢服藝術表演中心、黃廣智老板的宣紙批發店、古井村的招商引資開發工程等,而且團結和提攜正派、勤勞、善良的劉英、滿倉、趙鋼、黃世貴、張禿子、劉小鳳、賈春草等草根族團隊,在城里城外全民弄錢的新時代[2](P1163),“集體出海搭伙掙錢”[2](P811)。從主編報紙、策劃宣傳,到古井村挖沙造魚塘等工程。
劉英分明是《馬道2001》中的女主人公。她與《書院門1991》中脫離演藝界本行而從事丑惡的色錢交易、色權交易,被晏子敬所憤然拋棄的李雯迥然不同。李雯不獨因為六原縣秦腔劇團衰落下崗失業,而且因為紅杏出墻被丈夫厭棄失家,來到書院門謀生,此是她告別傳統賢妻良母式愛情婚姻家庭的標幟。初來乍到寄居于清廷道臺后裔孫府生門下,獲取蔭護而免得麻煩。與晏子敬同是天涯淪落人,租房同居,一個練攤賣字,一個組團演藝,織女牛郎幸福喜樂。潼關演出與金礦老板相識,不僅以錢色交易被占有,而且被作為打通省礦業廳關節、拓展礦區礦獲取最大利益的色情工具,用以伏虎降龍!李雯的心為物役、欲壑難填,使她被一群錢權交易者獸性占有與利用,從而失去了正派正直正道的晏子敬。劉英更與曹禺《日出》中陳白露和巴金《寒夜》中汪文宣式的章小瑩貪圖奢靡享樂與金胖子色權交易、甘當情婦而倒逼丈夫攜姜老師去北京迥然相異。劉英既善良美貌,又勤快實誠吃苦耐勞,還實誠膽正、正派仁義。她與馬世仁結伴六七年來,在跑街發行書畫藝術報中,勘探和適應社會,熟悉并走向市場,一方面主張“人生的方向要把握的準”[2](P640),膽放正自己去闖,路在腳下,“自己靠本事吃飯”[2](P733)。進入清一堂銷售清一湯,有了些積蓄就為他們在市政大院住宅樓租套房,過上真正城里人生活;另一方面劉英清醒:“當下這人腦子叫改革開放弄活了,不是過去的人了。這社會上處處是坑,一邁腳不小心就掉下去了”[2](P1147);“你看再晚個個男人夾個包包都回家去了,誰陪二奶、情人過夜?這就是傳統,這就是現實的中國社會”[2](P1123);“當下這市場雖說亂著哩,可人家公家對造假還是抓的緊”[2](P1559);“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人頭上有神靈,你做壞事總有一天會得到報應的,只是時間問題”[2](P1132)。既充分表達出億萬百姓的生活和情緒,又由衷地推崇和詩性地表現億萬人民大眾的正派厚道、純樸誠信、勤勞健全的理想人格。
其次,宮寶塬、趙二東、丁光、老鄭、大個子、楊良民、王掌柜等無不是仁義正派、純樸實誠的城市勞動者,忠誠的共和國公民。趙二東仁慈寬厚,知人善任,先把古都黑虎拳協會會長交給宮寶塬,又主張將武術培訓事交由丁光掌管。他以誠交友,敦情重義,不僅多方面關注和支持宮寶塬、丁光的工作,而且精心策劃宮寶塬赴京上告和扳倒金胖子的事情。紅肉煮饃館王掌柜為人厚道,古道心腸,數十年苦心經營,對顧客熱情招待,對趙二東、宮寶塬等朋友多次慷慨免單送餐,并入股支持宮寶塬啟動武術培訓事業。他戀戀不舍祖傳老店、苦苦尋求傳承人,皆令人感佩不已!
丁光把老鄭與大個子叫到城墻上說:“你們看這法治越來越嚴了,咱們過去那弄法,我看走不遠了,弄不好不是叫人收拾了,就是打殘了叫政府把咱收拾了。上回趙會長來給我說,當下這社會變化快,叫我要拿捏好自己,別弄犯法的事”[2](P1068)。老鄭看著大個子說:“兄弟這年月誰還講義氣?……義氣多少錢一斤?這社會只有利益,只說銀子,除了錢再沒啥了,你當是前幾年哩。你沒看街上刷那標語,時間就是金錢。當下一切都向錢看了”[2](P1071)。為有效益他們轉辦文化課補習班,也要苦苦奮斗堅持下去。普通百姓有法制意識,懂得依法維權,就是改革開發時代社會文明與進步高揚的標幟。
鄉土中國實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戶的變革,渙散了基層黨的組織,王寺鎮古井村黨政領導班子的家族化,顯然是十分嚴重的:村長與支書是同堂叔侄關系,村長呼支書叫三叔;村會計劉玉娥是村長的侄女;村婦聯主任是村長夫人;村長的外甥在街道辦主管莊基審批。這種黨政權利家族化易于導致權錢交易、經濟腐敗。但是,《馬道2001》同時把廣大的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和借文化養文化、引資開發提振鄉村經濟,創建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社,共同富裕的積極性與創造性[2](P1277),以及婦女們熱情參加服裝表演隊的情景,都詩意蔥籠地表現出來了。
再次,《馬道2001》的描寫領域,神妙地與魯迅1929年12月《關于小說題材的通信》中對青年沙汀和艾蕪寫“熟悉”、“能寫”的告誡相吻合。康公是偉大的天才藝術家,他把創作主體卓立獨行的價值觀、美刺觀,化用到自我熟悉、體驗并研究、分析過題材領域,從而使他偉大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現實主義之鴻幅巨制,不僅極富對正義與崇高由衷地頌揚,諸如趙二東告誡丁光“要拿捏好自己,別弄犯法的事”,他主張上京狀告金胖子:“這事要上了北京就好弄了,政府可是為人民服務的”[2](P1549)“共產黨的天下再歪的人最終都是叫收拾了”[2](P1551);馬世仁:“社會上再亂,人家公家可不亂,該管的人家不會放松的。咱們今后弄事盡量別碰人家的紅線,法可不是好犯的”[2](P1613);黃廣智老板:“社會再亂我們思想可不敢亂”,“人家國家是有尺度的,擦邊可以,但堅決不能越過底線”[2](P1566)。而且識美、惜美與憫美,“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極富有悲劇藝術的美學價值。諸如對劉英、劉小鳳、王錦繡、杏兒、王掌柜、李鐵民等不無贊美,對下崗婦女群體不無同情的情感傾向[2](P977)。猶有極富廣泛而辛辣無情地諷刺種種不良現象,“將無價值的東西撕開給人看”,極富有喜劇藝術的美學價值。諸如省公安廳金胖子明知:“這社會風氣瞎了,多少婦女出了軌,下了海,進了舞廳,去了洗浴中心。……好好的日子不過,去當了三陪,治安一抓,這家里的男人還得找人撈人出來,這叫啥世事嘛?”章小瑩說:“這不就是說的開放搞活嗎?社會上舞廳活了,浴場里能過夜了,可家里亂了,有的散了”[2](P1234)。其實,省公安廳社會治安處主任金胖子就是執法犯法,生活腐化奢靡,大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的高手。章小瑩稱金胖子為表哥,實則是情夫。正是她的紅杏出墻倒逼其丈夫夜不歸家,進而則與美女姜老師私奔到北京去了。諸如裝道充佛的玄一大師在清一堂以傳銷方式售“三無”產品;木生門以墨子研究會名義招搖撞騙,招徒弟斂財;漢中鄉下來的張天師裝神施法,降魔驅邪;咸陽滿城的神醫神藥;林醫生與健養中心的馮老板合作搞“中華太歲湯”;美國湯林司異想天開“出售月球土地計劃”,“讓你擁有月球一塊土地”[2](P633);“西安人愛接受新事物,愛趕潮流”,古城廣場到處是擺地攤賣原始股票的,到處是開古董收藏公司的,書院門滿街都是賣字畫的,比北京市場還大[2](P712);大的藝術院團都垮球了,演藝市場都叫什么錄相廳、洗浴場占領了,外國垃圾進來了[2](P977),宇宙氣脈養生中心、城里老人閑為領5斤雞蛋花1000元購一套清一湯,幾個老太太從東郊趕到三橋超市領一斤雞蛋,出租車費花了140元;辦學熱、創協會熱、練攤熱、野雞公司熱、傳銷公司熱、夜總會、炒景點熱、搶名人故地熱等。這些借助作品中人物之口所議論的新世紀之交繁復的社會文化現象,就是當年社會文化思想轉型的詩性表現與征象。
又次,敘寫創作主體熟悉和親近的來自鄉土中國的“古城移民一族”的打拼奮斗史和艱苦創業史,詩性表現改革開放大時代古城市井社會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和思想情緒,是《馬道2001》的核心與主體。雖然《馬道2001》并不是柳青書寫農村合作化《創業史》式、周而復書寫城市工商業改造《上海的早晨》式的“配合之作”。但是,作家康鐵嶺以洗練而神妙的“龍睛”之筆,描寫楊良民之舅爺及其蕭秘書對金胖子案件的極其憤慨的態度:老頭幾次拐棍戳地,破口大罵,“狗日的沒王法了,中央早開始從嚴治黨了,這些敗類早該清出公安隊伍了”;“這些年我們隊伍中有了壞人,思想上出了問題,這再不下茬抓,是要出大問題的”;“天下是共產黨的,是人民的,幾個妖興不了什么風。不要怕,有共產黨就有正義”[2](P1574)。蕭秘書:“情況嚴重,此事具有代表性”,“我們絕不能姑息遷就公安隊伍中的害群之馬”[2](P1572)。中央即派員赴陜嚴查,金胖子被“雙規”,判有期徒刑20年。這些細節敘寫就充分地彰顯出共產黨和國家性質、意志、承諾,使億萬讀者主體充分感受到無比溫暖與自豪的宣言!
最后,在西方沒有硝煙的新殖民主義全面侵略之際,在公知一群鼓噪和兜售所謂西方普世價值觀、燈紅酒綠多重誘惑下,康鐵鈴以非凡的赤子之心、守正定力、家國情懷,不僅“鐵心矢志,著古城三部曲;嶺峻山崇,立仁德百萬言”;而且師心遣論、循道命文、守正創新、以文明道,為億萬文學讀者大眾昭示出恒常之天道、人道與文道。魯迅《論“舊形式的采用”》(1934)明確指出:“內容和形式不能機械地分開”,“作品和大眾不能機械地分開,也當然是常識”;“為了大眾,力求易懂,也正是前進的藝術家正確的努力”。郭沫若1936年7月曾經指出:“正確的世界觀是唯一客觀的真理,這是使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明燈”;“作家以積極的進步的世界觀來處理一切的對象,所處理出的成果都有積極的社會價值,那便是我們現在所要求的現實主義”[3](P235)。“古城三部曲”《書院門1991》、《馬道2001》、《民樂園2011》,作為一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雄渾壯美的“斷代史詩”,分明既不是自然主義,也不是現代主義或后現代主義,而是一部當代中國偉大的鄉土化、民族化、現代化、大眾化有機融合的現實主義“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6](P18)!是一部繼柳青《創業史》、杜鵬程《保衛延安》為標幟的“第一浪潮”和賈平凹《浮躁》、《秦腔》、路遙《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白鹿原》為標幟的“第二浪潮”之后,代表文壇陜軍“第三浪潮”的橫刀立馬、獨樹一幟的“新大眾文藝”的高峰之作!
“世路難行錢做馬,愁城難破酒為軍”。一個時期全民竟然信了此說;至少金胖子一群是奉為金科玉律的。一切向錢看,政界、軍界、高校也經商,于是有民謠“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沒開張”。這部名之《馬道2001》的“馬道”,既是實寫古城馬道巷,又是以實寫虛,諷喻那個“錢做馬”之世道,諷喻萬馬奔騰上錢道的世風!“有權就有價值,就有不盡的飯局。一切辦公室進行的事,多數都轉移到飯局上了” [2](P1318)分明就是那密集的不厭其煩的“飯局”的極妙注腳。
康鐵嶺在《馬道2001》中沉思、拷打、拷問、探究天道、人道、人性系列哲學、文學、美學問題,令人欽佩不已!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發展史上“文史哲不分家”,《馬道2001》不僅追求“合規律性之真”,做一部“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而且追求“合目的性之善”,做一番“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為國族而立心、鑄魂,利國利民;尤其要追求“合規律性之真”與“合目的性之善”有機結合的美,既有文學藝術之美,猶有劉英、劉小鳳等女性豐姿容貌美和心靈美,趙二東、王掌柜等真摯淳厚友誼為核心的人情美。這恒久的天道、人道、真、善、美之“常”,才是使《馬道2001》成為“新大眾文藝”的高峰之作,成為文壇陜軍“第三浪潮”標幟的“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的內核和緣由!
恩格斯1888年4月在《致瑪﹒哈克奈斯》中明確指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我從這里,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后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4](P461)。把恩格斯此語一字不易地移來評說康鐵嶺“古城三部曲”,分明是極為切當的。俄國19世紀文學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和現實的審美關系》(1855)中提出“文學是人的生活的教科書”的重要命題。康鐵鈴的堪與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相比美的“古城三部曲”,給讀者所提供的“清明上河圖”式“生活的教科書”,其人生哲理內蘊是極其繁富,對讀者的正能量的啟迪、警示、教育與影響必定是攖心式、輻射性、立體網絡結構的呵!
參考文獻
(1)中國央視《處世當懷留余心》2025年2月20日16時30分;
(2)康鐵嶺著《馬道2001》 西安﹒陜西師大出版社2024年版;
(3)[俄]車爾尼雪夫斯基著《藝術和現實的審美關系》(1855);當代中國作家李洱頗激賞“文學是生活的教科書”的命題;
(4)郭沫若著《我對于國防文學的意見》《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5)馬克思恩格斯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四)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6)《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7)《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