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霽月
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有一家始建于1971年的企業,成都旭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國營第8800廠、國營成都旭光儀器廠),秉承“開放、創新、超越”的經營理念,走過54載春秋。4月7日,封面新聞記者對話旭光科技黨委委員、總經理張錦平。
20條SMT自動生產線
一半以上的產品出口全球
走進旭光科技的生產車間,20條SMT自動生產線,36條裝配調試線同時高效運作,不到兩分鐘,電子元器件已和PCB板完成組裝。
智慧工廠新產線
張錦平以常用的智能家電為例介紹,智能家電所需要的AI智能物聯網模塊是旭光科技的核心技術之一,其作為邊緣接入模塊,為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智能冰箱等提供了與云端鏈接條件,通過聯動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提供實現個性化家電服務的可能。
據介紹,旭光科技是一家專注于電子調諧器、無線通訊模塊、MCU控制模塊等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智慧家電等領域,其中一半以上的產品出口全球各地。
智慧工廠
2024年經營數據顯示,企業營收14.36億元,相較于5年前,營收增長100%,創匯增長54%,就業崗位增長43%。亮眼的數據下,離不開企業對研發能力的提升。企業研發體系歷經戰略升級,實現從基礎研發到前沿創新的跨越式發展。研發團隊成功完成技術架構轉型:在延續高頻頭、IR通合模塊等傳統優勢技術迭代的同時,前瞻性布局WiFi7、Function、Camera、雷達四大新興領域,順利完成了42個品類的設計開發,實現了3倍增長。在家電產品領域,完成了14個品類的設計開發,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這些成就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同時,企業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持續推進“三鷹計劃”建立梯級晉升機制。招引技術研發、市場拓展、人力資源等多名高層次人才。在政府支持下,以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申報并開展企業訂制班培訓項目,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及崗位需要,針對電子設備裝接、通信設備調試等四大緊缺工種,開發8個定制化教學項目,年培養技能人才240人。通過內培外引、多維晉升的方式為企業激發源頭活水,激活人才強企“內驅力”。
從老廠區整體搬遷至新園區
一體推進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
今年1月,四川振興電子信息智慧產業園(一期)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正式開園。園區主要聚焦汽車電子、智能物聯網、智能裝備等優勢產業,致力于打造功能完善、綠色低碳的智慧園區。年內旭光科技將整體搬遷到新建的四川振興新一代電子信息智慧產業園。
老廠區生產部
張錦平說道:搬遷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轉移,更是生產體系的革命性升級:“依托新園區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們已構建‘一體兩翼’戰略布局——以三星業務與物聯網核心部件為主體,以國產化替代方案和新能源電子模塊為戰略增長極,同步拓展電動控制器等新興領域。今年將在新園區打造智慧工廠,可以全面實現SMT設備線體智能化、倉儲物流系統智能化、裝配測試線體自動化等目標。”
如何謀劃好產能布局,實現園區搬遷與生產兩不誤?張錦平介紹,從生產效率看,要從設計端、工藝段、儀器夾具端提高效率。搬遷的過渡期,要適當增加相關產能配置,既滿足交付訂單,又不造成浪費,同時還要創新生產模式,合理開展外部協作。“我們的目標是確保搬遷期間的訂單交付。”
老廠區生產部門
對于老廠區的土地資源收儲及盤活,張錦平介紹,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老廠區土地資源整合的方案,確保搬遷后老廠區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老廠區
張錦平告訴記者,接下來旭光科技還將在“智改數轉”道路上堅實發力。以數據為驅動,在產品研發、上游采購、生產制造、營銷管理環節實現無縫協作的全產業鏈工業生態體系。張錦平說道:“我們要扶植電動車、高速電摩、電動車域控制器、光伏、能源管理平臺等業務發展,改革創新機制,積極謀劃新產品,新賽道。”
今年旭光科技一季度營收成功實現“開門紅”。張錦平說道:“放眼全年,我們力爭實現營業收入再上新臺階,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舉措,在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發展的新征程中奮力拼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