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4月7日,2025年首都大學生心理健康季啟動儀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記者在活動現場獲悉,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新質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開辟出科技賦能心理育人的創新實踐路徑,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深度轉型。
北京大學以“三維一體”大數據系統賦能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大數據共享、輔助和預警機制,學校實現心理建檔全覆蓋,教育教學活動反饋信息全面收集,構建了學生成長伴隨線、科研成果支持線、家校協同守護線,助力學校把握關鍵時間節點,關注學生心理臺賬,嚴密筑牢各類心理危機防線。
中央財經大學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豐怡介紹,學校“AI+心理測評”的心理危機預警工作新模式,通過數字化測評、AI訪談和AI評估的工作流程,實現了學生心理狀態分級分類管理。她說:“與傳統問卷相比,AI評估在與專家評估的一致性、準確性、可信度方面優勢更顯著,學生掩飾性更低。特別是在四級預警機制中展現出更優的風險識別靈敏度與安全閾值設定,切實提升了心理危機預警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今年,首都大學生心理健康季以“美潤心田,AI育未來”為主題,展示了首都各高校深化五育融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做法。人工智能元素則是今年心理健康季活動的一大亮點。“我與AI共讀一本‘心’書”“AI心鳴音樂會”等項目,在積極探索“傳統育人載體+人工智能輔助”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基礎上,也更強調科學運用AI技術賦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李軍鋒表示,下一步,首都各高校將發揮科研和技術優勢,探索利用新技術破解“何種場景、何種強度、何種頻次的五育活動最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等關鍵問題,運用AI交互等新技術打造沉浸式心理健康教育場景,持續提升首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者:施劍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