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死,許多人記得馬岱那一刀,卻很少有人問一句,動手的人到底有沒有本事。
能殺得了征西大將軍,靠的可不只是運氣。
馬岱不是出風頭的人,打了一輩子仗,留下的記錄卻寥寥無幾。但細看他一路走來,不僅能在亂軍中斬將取勝,還敢領兵獨戰老將牛金。他沒有趙云那樣的名聲,也沒有張飛那樣的膽氣,卻一次次站到關鍵時刻。
殺魏延的人,自己有沒有兩把刷子?
蜀漢末年的將領里,馬岱是個很奇怪的存在。斬殺魏延這一事人人皆知,但他的真正能力,反而少有人細究。
畢竟,這種活兒,不是誰都敢接,不是誰都能干,也不是誰都能干凈利落地做完。
諸葛亮死后,魏延和楊儀爭權,蜀軍內部一片混亂。
諸葛亮臨終前安排得明明白白:魏延斷后,楊儀收隊,姜維輔佐。可魏延并不買賬,自認功勞最大,又自恃兵強,想另起爐灶。他知道楊儀不是武將,打不過自己,就從北線火速回撤,搶先燒了棧道,封住后路,企圖先下手為強。
蜀軍主力被堵在后面,局面一度很被動。
關鍵時刻,楊儀下了死命令,要馬岱帶兵追擊魏延,務必除掉這個不安定因素。這時的馬岱,已經不是跟著馬超東征西討的小兵了,而是獨當一面的平北將軍。
騎馬追到南谷口,馬岱一言不發,揮刀就是一擊。
魏延沒料到他真敢下手,也沒料到會被自己人砍。連反應的機會都沒給,頭落地,事了。
很多人說馬岱這一刀太狠,甚至有點趁人之危。但從軍中來看,這不是私人恩怨,而是軍令如山。
當日魏延率兵私自燒毀棧道,已屬抗命,又圖謀擁兵自立,若不處置,蜀軍會亂成一鍋粥。
能接這活,說明在楊儀、姜維、費祎等人眼中,馬岱是個干得了事的人,不僅能動手,還能動準。而魏延是什么角色?征西大將軍、假節、能打能統兵,甚至曾擊敗郭淮、費瑤,是正兒八經的前軍大將。不是隨便哪個武將能輕易解決的。
所以說,要殺魏延,不但要膽子夠大,手下也得夠穩,出招要準、下刀要快,一刀不中,后果不堪設想。能辦成這事的人,起碼說明一點:真刀真槍馬岱不怵事。
兩次對上魏延,真打起來如何?
馬岱和魏延,在戰場上打過兩次照面,這兩仗的結果也不太一樣。
一次在劉備攻蜀初期,一次則在諸葛亮病逝之后的谷口之變。
頭一回,是劉備進攻成都期間。馬岱跟著馬超歸順劉備,被安排在前線鎮守邊關。
那時魏延是劉備舊將,統兵來試探新降將的成色,結果還真吃了虧。
兩軍對陣,魏延出馬挑戰,馬岱應戰。
雙方交手三合不到,魏延中箭,落敗而歸。
這一仗沒有大規模的廝殺,但把雙方的底線試了個透。
馬岱精于用箭,善打伏擊,不與人硬碰。
魏延自持勇猛,見了這招吃虧,從那之后,雖然心中不服,卻少了明面上的敵意。
第二回合,是魏延敗逃漢中時。這一戰不是在戰場上對拼,而是突襲式的軍令執行。
魏延剛退到谷口,馬岱追兵已至。對方本是老熟人,不曾防備,結果被干脆利索斬首。
很多人說馬岱趁火打劫,但從魏延的角度來看,若真打起來也未必占便宜。
一是狀態不同,魏延兵敗逃竄,軍心不穩;二是地利不占,谷口已無退路;三是戰意松動,根本沒想著跟馬岱真拼。
否則,哪怕拼到重傷,魏延也不至于連還手都沒有。
馬岱并不以“力敵萬人”見長。他的長處在于選時、選地、選方式出手。
與魏延正面對打或許不敵,但要說在特定情況下出刀,他的果斷和狠勁,是蜀軍中少有的。
打敗牛金,是因為武藝不夠嗎?
馬岱晚年請命北伐,一場與牛金的遭遇戰,幾乎成了他最后的軍事記錄。
建興十三年,諸葛亮去世已過一年,蜀軍上上下下軍心不穩,人才稀缺。
馬岱眼見局勢低迷,主動請求出戰,想用一場勝利來穩住朝野風氣。
皇上劉禪點頭,撥兵一萬人馬,命他直取祁山。
魏方則是老將牛金迎戰。此人并非名將,卻是打了幾十年硬仗的老兵,跟隨曹仁迎戰周瑜,也在司馬懿北伐中多次立功。
祁山之戰,馬岱率部突擊,剛開始確實殺了個痛快,兩名先鋒魏將死于陣前。可牛金布陣嚴密,設伏在兩翼,馬岱中計后,被數倍兵力包圍。蜀軍死傷慘重,馬岱被迫退回。
從結果看,這一仗馬岱輸了,輸得不輕。但要說因為武藝不如牛金,未免下結論太快。
兩人并未正面對決,而是一個打突襲、一個布大陣,贏在調兵之法,敗在情報之失。
馬岱武藝,在蜀漢屬于中上之列,不能與趙云、關羽比身手,也不如張飛、馬超那樣剛猛。但勝在老道、穩重、懂得權衡時機。面對牛金這種老練對手,若非被敵軍引入伏擊圈,未必就敗。
而且,牛金也是吃過苦頭的人,曾在黃初年間被甘寧圍困,死里逃生,后又被調去遼東征公孫淵,可見朝廷對他的信任程度。能跟這樣級別的對手交手,且帶著部隊安全撤回,本身就不算羞恥。
武藝在三國處什么位置?
說到馬岱的武藝,很多人會拿關羽、張飛、趙云這些人來比,實際上這就錯了。
三國后期,戰場已從個人武藝為主,轉向統兵謀略為主。單挑不再是主要方式,更多是突襲、埋伏、奪營、斬將、斷糧道這種作戰方式。
馬岱出身西涼軍,刀法精練,用兵謹慎。他不是那種張口喊戰三百回合的猛將,但懂得何時出手能解決問題。
論爆發力,不如典韋;論槍法,不如馬超;論速度,不如趙云。但馬岱勝在戰術素養高,出手穩準,關鍵時刻不含糊。
掌握馬家刀法多年,對單兵作戰、斬將奪旗、快速出擊等都有經驗。從生擒孟獲、斬殺黃牙長,到斬魏延、夜突北地,一系列戰績說明,這不是個花架子出身的人。
如果列一個榜單,馬岱大概排在蜀軍實戰型將領的第二梯隊。與吳班、張翼、廖化這些人相當,略強于陳式、程畿,略遜于王平、魏延,但比大多數“只聽其名不見其功”的武將要實在得多。
結語
馬岱不是一個熱血張揚的角色。沒有關羽那樣的忠義名聲,也不像趙云那樣千軍萬馬中救阿斗。他的一生,總像在執行任務:斬將、北伐、斬友、護國,全是沉著做事,寡言少語。
這個人低調得過分,卻做成了許多事;從不搶功,但一出手常常一錘定音。用刀一擊斃命,不是表演,而是習慣。
有些人光芒耀眼,站在戰場中央;有些人不動聲色,卻在關鍵時刻撥動了命運的方向。
馬岱,就是后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