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春天,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當時的革命團體而被捕入獄。同年12月他被綁赴刑場執行槍決。
可就在臨刑的最后一刻,卻迎來了沙皇的赦免書。免于死刑的他,從此開始了10年的流放生涯。
在此期間,托翁逐漸放棄了先前的空想主義,切實參與到社會底層人民的勞作中,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也正是因為思想和境遇的轉變,讓他創出佳作《偽君子及其崇拜者》一書。
書中講述了上校羅斯塔涅夫,盲目崇拜文人福馬,致使福馬大權獨攬,作威作福,攪得整個莊園雞犬不寧。
幸好在侄子的幫助下,上校逐漸認清福馬的為人,并及時制止了福馬的荒唐行為,最終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幸福。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起現下很火的一個詞“祛魅”。
祛魅,意指打破人為的主觀濾鏡,繼而看清事物的本質。
而學會祛魅,正是我們掌控人生的關鍵所在。
曾經的你我,常常因羨慕別人而盲目跟隨,繼而失去對生活的話語權。
直到歷經世事后方懂得,只有摘掉濾鏡,對他人祛魅,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上校羅斯塔涅夫的妻子離世后,他帶著一雙兒女生活在農村的一處莊園。
然而,平靜的生活,很快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
原來,上校的母親曾改嫁一位將軍,不久前,將軍意外離世,母親因此沒了容身之所,只得前來投奔兒子。
上校非但沒有嫌棄母親,甚至對她帶來的幾個食客也禮遇有加。
其中一位名叫福馬的老者,更是被上校尊為上賓。
福馬本是一個窮困潦倒、四處飄零的失意文人,為了謀生,他投身在將軍門下做了伴讀。
雖然他屢屢被將軍責罵和羞辱,但卻毫無怨氣,反而經常對眾人宣揚勸善懲惡的美德。
在將軍夫人看來,福馬不僅學識淵博,且寬宏大量,因此對他甚是倚重。
而行伍出身的上校,常年生活在閉塞的農村,對頗有學識的福馬本就心生敬仰。
再加上母親對福馬的極力夸贊,使上校對其尤為看重和信賴。
得知福馬愛好文學,上校便騰出莊園最好的房間供他居住和寫作,甚至還吩咐奴仆:經過福馬門前時,要掂起腳尖走路,以免打擾他創作。
除了提供最好的居所,上校還對福馬言聽計從。
福馬認為上校的胡須是法國的舶來品,少了愛國的熱情,上校就立馬剃掉胡須表示贊同;
見福馬對田莊管理饒有興趣,上校就把田莊和農奴拱手相送;
更離譜的是,當福馬提議應該把“星期四”也叫做“星期三”時,上校竟也欣然同意。
即使整個莊園被福馬折騰得人心惶惶,上校依舊對其十分信任。
母親到來之前,上校和家庭教師娜斯嘉,彼此相愛,情投意合。
上校希望自己的愛情能得到福馬的祝福。
然而,福馬不但不贊同,反而指責上校有傷風化,只因娜斯嘉身份卑微,還比上校小十幾歲。
福馬還逼迫上校盡快趕走娜斯嘉,迎娶剛剛繼承巨額遺產的老姑娘。
慢慢地,上校開始質疑自己和娜斯嘉的感情是否真的有悖人倫,并且打算遵從福馬為他安排的婚事。
娜斯嘉得知真相后黯然離場,而上校則因錯失心愛之人痛苦不堪。
劉震云說:當你毫無保留地信任一個人,最終只會有兩種結果,不是生命中的那個人,就是生命中的一堂課。
信任,不該是一場沒有底線的單向奔赴。
盲目信任,好似一場沒有地圖的航行,將命運全然交付未知的風向,可能到達希望的彼岸,更可能迷失在驚濤駭浪之中。
只有聆聽他人意見,保留自己判斷,才能掌控自己的一方天地。
雖然上校默許了福馬為他安排的婚事,但對娜斯嘉依舊放心不下。
情急之下,他竟生出一個荒唐的念頭。
上校讓遠在他鄉的侄子謝爾蓋回家迎娶娜斯嘉,如此一來,心愛之人就能有個好歸宿。
侄子剛踏進莊園就察覺出了異樣。
莊園里,目不識丁的奴仆們手捧法語本,隨時隨地背誦法語單詞。
就連上校收養的孤兒也一改往日的活潑開朗,見到謝爾蓋時,竟謹小慎微地行貴族禮儀,生怕自己遭到斥責。
上校見侄子滿臉疑惑,解釋道:這都是福馬為了讓奴仆更好地服侍主人,對他們做出的種種規訓。
上校還得意地告訴侄子,福馬為了讓農民擺脫愚昧,每天行走在田間地頭,給他們講述天文學知識。
雖然上校對福馬贊譽有加,但謝爾蓋并未被濾鏡下的福馬所迷惑,反而洞察出福馬的所作所為,都是為滿足一己私欲。
福馬讓奴仆們學習法語并加以體罰,只因他們曾質疑過福馬的獨斷專行;
說是給孤兒傳授禮儀,其實是處處刁難,因為福馬妒忌孤兒長相俊美,乖巧機靈,深得上校母親寵愛;
至于讓農民學習天文知識,也只是福馬為了賣弄自己的學問而已。
謝爾蓋不僅看清了福馬好妒、蠻橫的品行,甚至開始質疑福馬的才華。
上校每年花費大量金錢,為福馬購置的珍貴書籍和雜志,都被福馬束之高閣,積滿灰塵;
盡管福馬對外宣稱,每天辛苦寫作十幾個小時,可多年來,他從未展示過自己的作品,唯一完成的一部長詩,也是空洞乏味,毫無價值;
更讓謝爾蓋震驚的是,福馬的居所里竟然暗藏著大量的情色小說。
種種跡象表明,福馬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并非是上校眼里的寬厚長者。
生活中,我們也很容易形成像上校一樣的認知偏差。
就好比我們曾無意識地為別人的生活加上濾鏡,美化一切。
上學時,只要成績優異,就會被所有人視作學習的榜樣;
工作后,那些高智商,高學歷的佼佼者,也都成了我們仰望的對象。
可真相往往令人側目。
成績優異只說明他會學習,并不代表他為人一定真誠,善良,有德行;
而那些高智商、高學歷的佼佼者中,也不乏虛偽自私之輩。
只有拋開為他人預設的光環,打破主觀濾鏡,我們才能真正看清一個人。
一直以來,上校對福馬的聽之任之,不僅傷害了親人,甚至讓自己陷入迷惘,漸漸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
怕福馬妒忌,上校不敢讓昔日的好友來家中做客,甚至和街坊四鄰都斷絕了來往;
為了討好福馬,上校不惜把兒子的生日變成福馬的生日,結果讓孩子傷心難過;
更慘的是,如今為了迎合福馬,上校眼睜睜看著娜斯嘉另嫁他人。
幸好,謝爾蓋的及時出現,才讓上校認清福馬的真面目。
謝爾蓋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不但沒有責怪上校對他隱瞞實情,還鼓勵上校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還提醒上校拿出主人的姿態,把福馬驅逐出莊園,不能任其為所欲為。
在謝爾蓋的鼓勵和幫助下,上校也開始對福馬祛魅,不再對其惟命是從。
他果斷拒絕了福馬為他安排的婚事,和娜斯嘉重歸于好,并且下定決心送福馬離開莊園去縣城生活。
然而,福馬狂妄自大,覺得上校依舊把他奉若神明,所以根本不把上校對他的忠告放在心上。
因此,當他看到上校和娜斯嘉約會時便怒不可遏,當眾呵斥上校卑鄙下流,甚至連帶著指責娜斯嘉行為不夠檢點。
這次,面對福馬的羞辱,上校不再唯唯諾諾,他沖上前去,像拎小雞一樣,抓著福馬的肩膀,奮力將他扔出院子。
網上流傳一句話:“當你學會祛魅,就有了捍衛自己幸福的勇氣。”
學會祛魅的人,從不會在別人的世界里打轉。
若是把自己活成一抹影子,跟隨別人的光環左右搖擺,只會茫然自失,讓生活陷入被動。
只有勇敢祛魅,告別盲目追捧,才能捍衛人生的主動權。
莫言說:“我們都是遠視眼,活在對別人的仰視里。”
我們生活在一個特別容易認同“他人厲害”的時代。
打開網絡,到處都是人生贏家:月入10W+的知名博主,自由隨性的旅游愛好者。
種種光環的投射,常常使人陷入焦慮,繼而貶低自我。
長此以往,我們就會陷入一個魔咒,“不斷荒廢自己的生活,墾殖他人的人生”。
而要想打破這一魔咒,就要學會祛魅。
懂得祛魅,就能平視他人,消除焦慮,不再盲目崇拜;
懂得祛魅,就能認清自己,找到生活的重心,回歸生活的秩序。
作者 | 沙礫,書寫真情,療愈生活。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