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減重不是苦修,是智慧的安排。
撰文|嘟嘟
“醫生,我吃得很少了,怎么體重還是不下來?”——這大概是減重門診里最常見的疑問。限能量飲食雖然聽起來簡單:少吃點就行。但真要吃得對、吃得久、吃得健康,并不容易。今天我們就繼續來探討限能量飲食到底該怎么吃,才能科學減重、不傷身體,還能穩住不反彈。
一、限能量飲食到底限制多少熱量?
限能量飲食的本質,就是通過減少每日攝入的總熱量,制造“熱量缺口”,從而促使身體動用儲存的脂肪來提供能量,達到減重目的。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數字不能“一刀切”。不同性別、年齡、體重基礎、活動水平的個體,其能量需求差異很大。一般人沒有間接能量測定儀,可采用估算法計算目標能量,一般用理想體重乘以能量系數,不同活動量的能量系數見下表(表1)。
表1:不同活動量的能量系數表
成年人的理想體重(kg)常用計算方法為身高(cm)-105。
每天總能量可以是在目標能量基礎上減少30%~50%,或在目標能量基礎上減少500kcal~1000kcal,或總能量限制在男性1200kcal~1400kcal,女性1000kcal~1200kcal。無論男性女性,全天總能量攝入不得低于1000kcal[1](詳見下表2)。
表2:全天總能量攝入計算方法
二、熱量控制了,那怎么“分配”才合理?
合理的飲食結構是限能量飲食成功的基礎:
根據《2024年版中國居民肥胖防治專家共識》[1],推薦的三大營養素比例為:
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45%~60%,應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GI)碳水,如燕麥、糙米、全麥面包等;
蛋白質:占總能量的20%~25%,優選優質蛋白,如雞胸肉、魚類、豆制品、蛋類;
脂肪:控制在總能量的20%~30%,鼓勵攝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深海魚、堅果類。
這種搭配不僅有利于維持飽腹感,還能最大限度地在減重的同時,減少肌肉流失[2]。
注意細節是限能量飲食成功的關鍵:
足量蛋白是限能量飲食的“壓艙石”。有研究發現,每日蛋白攝入不低于1.2g/kg理想體重的人,在減重過程中能更好保持肌肉含量、基礎代謝率更穩定[3]。
膳食纖維能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改善腸道菌群。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豆類、魔芋制品、糙米等,是限能量飲食中的“飽腹神器”[4]。
維生素D、鈣、鐵等營養素攝入很關鍵。建議增加海魚、蛋類、奶制品或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
“理論我都懂,可一到吃飯就亂套,有食譜嗎?”
別急,北大人民醫院的專家已經替你想好了!點擊下方鏈接即可查看。
小結
限能量飲食不是簡單的“少吃”,而是一個有策略、有科學依據的系統工程。只有吃得營養、吃得合理、吃得個性,才能真正實現科學減重、健康不反彈。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居民肥胖防治專家共識(2024年版).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24,40(1):1-12.
[2].Leidy HJ, Clifton PM, Astrup A, Wycherley TP, Westerterp-Plantenga MS, Luscombe-Marsh ND, Woods SC, Mattes RD. The role of protein in weight loss and maintenance. Am J Clin Nutr. 2015 Jun;101(6):1320S-1329S. doi: 10.3945/ajcn.114.084038. Epub 2015 Apr 29. PMID: 25926512.
[3].Chiavaroli L, Lee D, Ahmed A, Cheung A, Khan TA, Blanco S, Mejia, Mirrahimi A, Jenkins DJA, Livesey G, Wolever TMS, Raheli? D, Kahleová H, Salas-Salvadó J, Kendall CWC, Sievenpiper JL. Effect of low glycaemic index or load dietary patterns on glycaemic control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2021 Aug 4;374:n1651. doi: 10.1136/bmj.n1651. Erratum in: BMJ. 2021 Aug 26;374:n2114. doi: 10.1136/bmj.n2114. PMID: 34348965; PMCID: PMC8336013.
[4].Slavin JL. Dietary fiber and body weight. Nutrition. 2005 Mar;21(3):411-8. doi: 10.1016/j.nut.2004.08.018. PMID: 15797686.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