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眾所周知,特朗普對多個國家實施了關稅政策,比如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鋼鋁關稅,以及對中國的大規模貿易關稅。
但為什么很多國家沒有立刻采取對等關稅反擊,而中國幾乎是唯一迅速回應的國家?
那么多國家,包括不少發達國家,為何不敢硬剛特朗普,像中國一樣反擊呢?
這背后的原因雖然復雜,但大體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性
許多國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遠高于美國對它們的依賴。加拿大和墨西哥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與美國經濟深度綁定,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占其經濟比重很大。
對這些國家來說,貿然實施對等關稅可能引發美國更強硬的報復,導致本國經濟受損更嚴重,他們不敢冒險。
因此,它們更傾向于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對抗。
相比之下,中國經濟雖然也和美國市場緊密相關,但國內市場龐大且多元化,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讓中國有更多回旋余地,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貿易戰沖擊。
二、外交考量
很多國家與美國有長期的軍事或政治同盟關系,比如歐盟國家、日本、韓國等。這些國家在安全上依賴美國(,因此在貿易爭端中不愿徹底翻臉。
既然有求于人,就不敢硬碰硬。如果報復,對等關稅可能被視為對美國的挑釁,損害雙邊關系。
而中國與美國沒有類似的同盟關系,反而是合作中有競爭,有競爭必然要有對抗,中國不怕對抗。
從這點來看,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至關重要,關鍵時候,只有自己靠得住,否則必將受制于人。
三、很多國家實際能力有限
實施對等關稅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政策協調能力。
歐盟雖然最終對美國部分商品加征了報復性關稅,但決策過程較慢,因為需要27個成員國達成一致。其他中小國家可能缺乏快速反擊的資源或意愿,擔心得不償失。如果施行了報復關稅,美國反擊加碼,到時怎么辦?在猶豫、兜兜轉轉之際,他們對等關稅的意愿就越來越低,最后索性就算了。
中國則不同。
中國有集中決策的優勢和強大的國家動員能力,能迅速制定并執行報復措施,比如對美國大豆、汽車等商品加稅,說上就上,其它很多國家做不到這樣高效率。
四、特朗普策略的威懾效果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往往伴隨著“極限施壓”策略,威脅進一步升級關稅或采取其他制裁。
許多國家擔心對等反擊會觸發更大規模的貿易沖突,因此選擇觀望或妥協。
中國則不然,它不僅反擊,還通過調整供應鏈、推動國產替代等措施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顯示出更強的戰略主動性。
總結來說,中國立刻反擊是因為有經濟底氣、強大軍事實力和決策的高效率,而其他國家更多受制于對美依賴、盟友關系或自身局限。
特朗普的策略在面對分散或依賴性強的對手時可能有效,但對中國這種體量大且相對獨立的經濟體,單靠關稅很難占上風。
美國想在關稅上占中國便宜,目前來看,特朗普算盤打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