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中國?泰國執意把800億高鐵訂單交給日本,10年后攜款求合作
2015年泰國拒絕中國,執意把800億高鐵訂單交給日本,誰料十年后來華求合作
2025年中泰關系迎來新進展。
從經濟貿易,到基建建設,再到電詐打擊等各個方面,都有合作。
而這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泰高鐵項目。
2025年2月4日,泰國內閣在總理府發言人集拉育透露下,批準了中泰高鐵二期項目。
回溯到2015年,泰國曾將價值800億的曼谷-清邁高鐵訂單給了日本。
如今,剛好過去十年。
如今泰國帶著新合作方案再度與中國洽談。
這長達十年的“鐵軌之爭”,既反映出東南亞國家在大國間博弈時對戰略的權衡考量,也凸顯出中日兩種基建模式在熱帶季風氣候環境下,截然不同的“適應程度”。
十年“爛尾”:日本模式在東南亞的水土不服
回顧2014年,彼時泰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緊要關頭。
當時擔任總理的巴育推出“東部經濟走廊”規劃,期望借由基礎設施的升級來推動產業實現飛躍式發展。
而在這一規劃里,連接泰國首都曼谷和北部重要城市清邁的高鐵項目,堪稱是重中之重,被視為能帶動經濟發展的“黃金通道”。
起初,中國憑借在中老鐵路談判期間展現出的高效工作作風以及靈活的合作態度,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該項目最具潛力的合作伙伴。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介入打亂了原本的節奏。
誰都沒有料到,作為與中國有著深厚交往的東盟核心國家,泰國在關鍵抉擇時刻,最終選擇了報價更高、建設周期也更長的日本方案。
在泰日簽約后的第一年,日本團隊帶著他們一貫秉持的嚴謹工作態度進駐泰國開展項目。
然而,日本的“島國思維”與東南亞當地實際情況嚴重脫節。
很快,項目就遭遇了諸多難題。
轉眼到了2017年,泰日合作推進的清邁至曼谷高鐵項目,由于各種問題不斷,工程進度遠遠落后于預期。
不僅如此,原本承諾的設計時速300公里,也被迫大幅下調至180公里到200公里區間,如此一來,這條高鐵幾乎失去了原有的高速優勢,近乎退化為“準高鐵”,其建設效果與最初規劃大相徑庭。
轉向中國:從“被迫妥協”到“戰略清醒”
新任總理佩通坦執政后,馬上對交通部進行改組,并把“對接中老鐵路”當作首要工作來抓。
2025年2月,泰國代表團前往北京,帶去了一份極具誠意的成果,那就是泰國內閣已經批準了中泰高鐵二期項目。
泰國態度出現如此明顯的轉變,背后有著對中日兩種基建模式的深入權衡。
從技術適配角度看,中國高鐵展現出強大的“本土化改造”實力。
在中國參與的眾多海外基建項目中,都能依據當地的地理、氣候等實際狀況,對技術進行優化調整,這讓泰國在合作中收獲頗豐。
泰國復雜的地理環境和多樣的氣候條件,并未給中國高鐵技術的應用帶來阻礙,反而通過巧妙的本土化改良,實現了高效適配。
在經濟成本方面,經過細致核算,中泰高鐵二期的成本顯著低于日本方案。
日本方案往往報價高昂,這無疑加重了泰國的財政負擔。
而中國方案不僅在建設成本上更具優勢,后續的運營與維護成本也更低,為泰國帶來了更高的性價比。
從地緣戰略層面分析,美國推行“印太經濟框架”,卻對東南亞地區的實質基建投資持消極態度;日本在俄烏沖突后,大幅削減海外援助預算。
泰國由此認清現實:只有中國能夠提供涵蓋“建設-運營-維護”的全產業鏈支持。
并且,中泰鐵路一旦建成通車,曼谷將成為泛亞鐵路中線的關鍵樞紐,屆時將極大拉近與中國西南地區的經濟聯系,“3小時經濟圈”的形成,會為泰國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促進區域間的貿易往來、人員流動和資源互補。
鐵軌上的博弈:中日東南亞基建模式的深層分野
泰國這十年的“回頭選擇”,本質上反映出兩種發展理念的激烈碰撞。
日本在進行基建輸出時,帶著強烈的“技術優越論”觀念。
其將新干線當作“國家名片”,要求項目所在國完全接納自身的技術標準,甚至會把基建項目與政治議題關聯起來,這種做法限制了合作的靈活性與自主性。
與之不同的是,中國推行的“基建+”模式具有靈活的共生特性。
以中老鐵路建設為例,中國不僅向老撾轉讓了隧道施工等關鍵技術,還為老撾培育了大批鐵路技術工人,通過“授人以漁”的方式,切實幫助當地提升技術能力與人才儲備。
正因如此,中國基建在東南亞地區贏得了“發展伙伴”的良好聲譽。
從區域經濟整合層面來看,中泰高鐵二期規劃的“曼谷-廊開”段,其意義遠超一條單純的交通線路,更是一條極具潛力的“產業走廊”,能夠有效帶動沿線產業發展,促進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反觀日本主導的清邁高鐵,由于其孤立的技術體系難以和周邊國家形成協同效應,至今仍停留在規劃階段,無法轉化為推動區域發展的實際動力,最終可能成為耗費大量資源卻難以發揮實效的“昂貴擺設”。
結語
十年前的“選擇失誤”,讓泰國付出了昂貴的時間成本,但也換來了難得的戰略清醒——在基建合作中,沒有絕對的技術優劣,只有是否適配的發展邏輯。
當日本還在執著于“新干線神話”,中國已用“共商共建”的理念鋪就了一條更接地氣的合作之路。
泰國的故事告訴世界: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能扎根的從來不是“高大上”的技術移植,而是能與本土土壤共生的發展方案。
參考資料
環球網:日本海外高鐵項目為何屢屢擱淺?中國專家:主要有三大原因
環球時報:太貴!日本承建的泰國高鐵被迫降低最高運行時速
人民網:中老鐵路為老撾培養大量優秀鐵路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