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54%的高關稅意味著什么?我們該怎么辦?
都說我們經濟有三駕馬車:外貿、房地產和消費。其實從頭到尾就只有外貿。
2000年,我們加入世貿組織,通過外貿賺到美元,有了外匯儲備。這樣才能以手里的美元作為錨定物,在國內對應發行人民幣。這些錢以貸款的方式給到了開發商和各地方城投公司。開發商拿錢去蓋房子,城投去修橋修路,搞基建。
房子蓋好了,賣給普通人。普通人湊上首付,再抵押自己未來30年的收入,把開發商的債全背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房貸。路修好了,條件改善了,但大多數基建沒有收益,城投還不了貸款,這就形成了地方隱性債,得通過上面發國債來化解。國債是以全國稅收作為抵押來印的錢,稅收的背后是所有人的工作和收入。所以,沒有外貿就沒有房地產和基建。房地產和基建的債,最終都是以抵押普通人未來工作和收入來買單。
普通人的收入從哪里來呢?
85%來自于民營企業,15%來自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是怎么來的呢?還是來自于外貿。2000年加入WTO之后,全世界的中低端產業鏈都來了,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才誕生,為85%的人提供了就業。大家掙到錢,才有錢去付首付,才有資格抵押自己30年的工作收入去貸款。
現在,54%的關稅來了,外貿沒有利潤了,普通人收入受到影響。我們持續了25年以外貿出口為重心的經濟結構不得不轉型,否則普通人怎么去還房地產和基建的債呢?
那就要提高普通人的收入,從外貿出口轉向國內消費,自己消化自己的商品。那收入提高多少才能明顯提高消費呢?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就是國家增長的收入分給居民的比例達到60%的時候,就會產生明顯的消費。而我們現在只有40%。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全球平均水平是65%,而我們只有38%。所以居民收入與消費是高度一致的,收入提高了,消費自然就上來了。
美國不也是一樣嗎?哪有什么貿易逆差呀?什么是貿易逆差?就是我花100塊錢買你的東西,但你只花10塊錢來買我的東西,我比你多花了90塊錢,我吃虧了,對于我來說就是貿易逆差,對于你來說就是順差。川普就是這個意思,美國光向全世界花錢買東西了,你們很少買美國的東西,美國就是貿易逆差,美國吃虧了,所以美國要向全世界加關稅。這是真的嗎?
美國現在確實是貿易逆差。那是因為之前順差了太多年。從1920年開始,美國就是世界工廠,向全世界輸出商品,順差了幾十年,老百姓都賺到錢了,最低工資水平已經很高了,社會福利保障也上來了。美國人不需要存錢,本能就想去消費。
但是世界工廠的活都是中低端的制造業,工資低,全靠加班加點的廉價勞動力。給美國人這點工資,他們就不想干,還得加班,工會也不愿意。企業壓根就沒有利潤,根本待不下去。所以從1955年開始,世界工廠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日本人工便宜又不怕加班,生產的商品都賣給了美國人,日本人也賺到錢了,也有消費能力了。
于是從1980年之后,世界工廠又轉移到了韓國、香港、臺灣、新加坡。他們同樣賺到錢之后,在1998年世界工廠又轉移到了我們這里。
所以美國的貿易逆差,是因為它有錢之后成為了消費市場,產業鏈被迫轉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國家。美國得到商品的同時,把美元給到了全世界。其他國家拿到美元,除了在國際上的正常開銷之外,剩下的也沒地方存,在國內又不能花美元,放手里又沒有利息,怎么辦呢?只能存回美國買美國國債,它既沒有風險,還有利息,還能隨時變現。
你看,通過貿易逆差發給大家的美元,現在又通過美債把大家手里的美元都收回來了,美元回流了。那美國的金融貿易就出現了順差。美國拿著大家回流的美元去投資利潤更高的金融、高科技和軍事產業,帶動經濟增長。
美國的商品貿易越是逆差,金融貿易就越是順差,這都是平衡的。美國只需要為回流的美元付點國債利息,關鍵利息它也不用自己付,它可以印錢收鑄幣稅。只要美聯儲把握好印錢的節奏,控制好2%的通脹率和6%的就業率就行了。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川普難道不知道嗎?那他為什么還要打貿易戰呢?因為有人逼著他這么干,下次說說貿易戰的真正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