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時間的律動,是千年傳承,也是古人健康養生的智慧結晶。在長寧區衛健委的牽頭指導下,長寧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節氣為紐帶,推出一系列特色健康活動,幫助居民養成順應天時的養生習慣。
“中醫認為,清明時節肝氣旺盛,飲食上應多吃些養肝護肝的食物,如菠菜、枸杞、春筍......”清明節前,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家庭醫生團隊簽約居民群內的居民都收到了一條名為“24節氣說丨中醫說——清明養生有講究”的微信推送,根據節氣的特點,推文從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給予了建議,并在文末附加了八段錦視頻,方便居民跟學。
“每遇節氣,家庭醫生都會在群里發文章,像‘健康鬧鐘’一樣提醒,我們全家人也會跟著內容調整飲食。”家住虹橋街道的李阿姨是這些推文的忠實粉絲,也是眾多受益者之一。
像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樣,各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以自己的方式推出相應的欄目。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的“節氣養生‘程’心說”,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的“周醫話節氣”,江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的“節氣話健康”等,都通過科普專欄解讀每個節氣的健康知識,在推文中提醒居民順應節氣變化調整生活方式,預防疾病,合理利用草藥資源,帶領大家通過節氣食療、穴位按摩、運動等方式調解身體,保持身體健康,達到養生、治未病的目的,也讓家醫服務更有內涵,更有活力。
除了推送科普內容,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通過生動多樣的沉浸式體驗活動,讓居民們切身感受中醫保健的魅力,收獲健康。
夏天做三伏貼,端午制香囊,雨水泡健脾茶,秋分煲潤肺粥......跟著推文中的制作方法,居民們邊學邊練,在趣味互動中掌握養生技巧。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精心制作了“科普短視頻+情景短劇”,用動畫演示節氣運動,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作的夏至游泳和冬至筷子操視頻,線上閱讀量已突破1萬+。
“中午休息的時候,拿出兩根筷子跟著視頻做做操,鍛煉一下面部肌肉,讓自己每天都更美一點。”王女士不僅身體力行,還將視頻轉發給了身邊的同事和姐妹們。?
此外,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構建“節氣前預警-節氣中干預-節氣后跟蹤”全程服務,如大暑前提醒防中暑,節氣期間開展健康活動,節氣后定期隨訪;為慢病患者制定專屬養生方案,如高血壓患者通過“谷雨食療”調理,降壓藥用量明顯減少,健康效果顯著。
接下來,長寧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將推出“增酸減苦”養生食譜、“節氣瑜伽”等和節氣息息相關的養生內容,居民可以關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選擇合適的節氣養生內容助力健康。
圖片來源于區衛健委及網絡
撰稿:趙 立
編輯:程 前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