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下種我的詩”
“光影里的江南水鄉,是我的故鄉”
一首首創意小詩,在楊浦區五角場創智農園的工作室里醞釀。近日,周邊社區的親子家庭來到這里,用廢棄的道旗、過期的期刊以及用過的書本等素材,開啟了一場靈感拼貼詩創作活動。
拼貼詩作為一種獨特的詩歌形式,打破了傳統創作模式。參與者通過裁剪、拼貼已有的文字片段,重新組合成全新的詩意表達。活動中,孩子們與家長一起,利用各種廢棄回收材料,為文字賦予了新的生命。
作為活動組織者的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碩士研究生雷昊玥,在活動中觀察到:孩子們的創作思路與成年人截然不同。“他們不會簡單地剪下遇到的‘宇宙’兩個字,而是興奮地剪下一個‘宇’,然后再讓我幫忙寫一個不一樣的‘宙’字,因為他們想要不同的字體效果。”雷昊玥分享道,“還有一個小朋友剪了一張人物照片貼在詩里,解釋說這是‘花園里的靈感詩人’。這種將圖片融入文字的想法,非常巧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特別強調環保理念。孩子們使用的拼貼素材全部來自回收材料。這種變廢為寶的方式,不僅傳遞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讓孩子們在創作中學會珍惜資源。“希望能讓孩子們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同時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這些被丟棄的文字和圖片,經過他們的雙手,變成了充滿詩意的作品。”雷昊玥表示。
活動現場,8歲的華浩怡小朋友在爸爸的幫助下,用幼兒園中班時的課本完成了一首拼貼詩。“我用到了書本上的‘光彩耀眼’‘太陽’和‘輕輕地搔花兒的臉’,并把它們重新組成了句子。”華浩怡興奮地說,這是她第一次嘗試作詩。爸爸也對女兒的作品贊不絕口,“她的詩很貼合生活,通過這種活動,不僅能提升她的應用能力,還能培養她的創作意識。”
家長們的參與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支持,更讓親子關系在共同創作中得到升華。一位家長感慨,“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機會和孩子一起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今天看到孩子這么投入,我也感到非常開心。”
活動尾聲,孩子們的拼貼詩作品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帶來了驚喜。“種子在樹下生根探索,南風拂面,自然之美”“編織一百種想象的風景”“我拆開火花,在光的花園”……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端表示,“對于這些詩,我們后續會進行一些整理和挑選,然后展出在世界閱讀日的系列活動中,希望借此機會能夠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到這里來體驗、來看展。最后,我們還希望能夠整理出一本在地居民共創的詩集,發給大家留作紀念。”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學創作的體驗,更是一次親子互動、環保教育與社區文化的充分結合,為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也為都市生活注入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在都市的喧囂中,創智農園里的詩意就像一顆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中,讓他們在未來繼續用詩意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文字丨宋玥
圖片丨宋玥
視頻丨孫培杰
編輯丨吳百欣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