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365個行業中,要說特別的職業,老師應該算一份。
今年,都市快報、橙柿互動、愛寫作的獅子推出“我是老師”系列報道,追蹤杭城中小學的教師故事,從老師、家長、學生等多重視角,還原“老師”的立體形象,講述他們的教育故事。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杭州市文海中學一位班主任的故事。
“孩子們,即將離開學校的實習老師跟我說,她讓大家互相留言說說同學,大家都寫了同學很多優點,我很感動,今天就來聊聊如何發現別人的優點……”
這是一個尋常的午飯前時段。因為各個年級要輪流吃飯,文海中學713班的孩子們還沒輪到,需要在教室里等十幾分鐘。班主任李小軍老師抓住這個時段,來給孩子們開微班會了。
他不喜歡傳統的班會課的形式,習慣抓住近期的小事,利用下雨天的大課間或者孩子們等吃午飯的一二十分鐘,快速開一個微班會。
“為什么不能單夸同學的外貌?”“夸人時怎樣才能真正激勵到別人?”……班會的重點,不是他不斷輸出,而是不停地提問孩子們,讓大家一起來思考班級里出現的問題,并想出解決方法。
他還請出這段時間當紅的DeepSeek,看看它建議大家如何夸獎別人,然后結合優秀的夸人小范文,指導孩子們“夸別人一定要具體,要有細節”。
孩子們心領神會后,讀著小組同學夸自己的小紙條,一個個笑得前仰后合:“我讀書的聲音很洪亮,哈哈,這個優點我沒發現呢!”“打球打得特別好,還能組織進攻。你觀察好仔細!”
李老師從教已經30多年了,教語文學科,這中間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做班主任。
他送出了一屆又一屆學生,班主任工作從河南焦作做到了浙江杭州。他的班主任工作也得到了肯定,評上了德育正高級教師,獲得過全國百名中學班主任之星稱號,有個分享教育心得的公眾號“炳翰軒”,還出過一本書《看不見的教育》。在公眾號和書中,他都放入了許多教與學的案例,但更感人的是,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他大量的對教育的思考。
班級座位怎么排最合理
李老師多年摸索出的方法
讓年輕老師受益
讓一位年輕老師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她曾在李老師公眾號上看到過的班級排座位的方法。
這位老師說,她一到開學時,就會接到許多家長的電話,希望讓孩子的座位好一點,家長列出許多理由,她常常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看了李老師的公眾號后,她學習李老師的辦法,現在班級座位的問題再沒有家長來提了。
李老師是語文老師,為了學生的座位問題,這些年來,他畫了不少圖紙。
在他腦海里,班級的座位分布儼然有張地圖,他在地圖上分成一個個小區域,然后把班里的同學分成小組來排座位。
每學期開學,他跟其他老師一樣,讓同學們按照個子高低和男女性別排成兩列,分成四人小組或六人小組。
以四人小組為例,最前邊的兩男兩女組成第一組,以此類推。然后把每個小組編號,分為12345小組和6789小組。
每月15日,四人小組不動,組內四人對角線兩兩交換。每月1日,12345小組與6789小組分別按順時針方向移動。
李老師的座位分布手繪圖上,每個小組四個同學一圈,就是一座小房子,房子一個月調整搬遷一次。
這樣,教室的不同位子,同學們基本都體驗過了,家長也不太有什么意見了。
語言凈化大師、作業監督員……
每個學生都有崗位
班級管理不是老師什么都抓
盡管自己有很多想法,但在班級管理這件事上,李老師還是想方設法都交給孩子們自己做。
在他帶的班級教室里,都會貼出許多詳細的由孩子們自行討論決定的班級制度。
班級里他也設立了許多崗位,除了傳統的班長等職務外,還有作業監督員、綠植養護員等各種職務,最特別的是還有位語言凈化大師。
設立這個崗位,是因為李老師開學時發現,孩子們有時候說話不注意,會帶出一些臟字,這個很不文明。于是,他跟孩子們討論了一下如何監督臟話。
那次的微班會也很有意思,孩子們先就臟話的定義跟李老師來了許多探討。有孩子覺得有些話不能算臟話,只是情緒的表達。于是,李老師一步步追問孩子們哪些話算臟話,孩子們遲疑了。
李老師追問孩子們,有些話能對媽媽說嗎?還有如果別人對你的媽媽說這些話,你會有什么感覺?孩子們大聲回答說會不舒服,有的說如果這樣會想打人。于是,李老師跟他們一起商定,凡是絕對不能在媽媽面前說的話就是臟話,也不能在班級里出現。
另外,孩子們認為有些臟字是表達情緒的,李老師就跟他們一起選出許多更有意思的表達情緒的詞語,讓他們下次可以換這些詞來表達情緒。
不過這么多年,李老師堅持的班級文化中,有三條始終不變,代表著他對孩子們的期望,分別是:
1)做最好的自己;
2)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3)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在教室里,記者隨便找了幾個同學問了問他們對管理班級的感受,孩子們都說,感覺這樣很酷,李老師也很nice(友好可親)。有孩子說,大家都叫李老師老大,“李老師跟我們感覺是平等交流的,他允許我們跟他爭論,只是他是我們中間的老大,會帶頭做一些事情,或者關鍵時候保護我們。”
聽到孩子們這么說,李小軍可開心了:“老大的手機會24小時為你們開機。”
想看看先進地區的教育是怎樣的
從河南來到了杭州
為什么這么熱愛做班主任,為什么會從老家河南來到杭州?
李小軍老師的一位朋友說,做教育時愛思考,是他最大的特色,也讓他的工作顯得與眾不同。在河南焦作,他帶班的出色表現,讓他在當地迅速成為知名老師,被選中參加國家級的一些名師培訓。
接觸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老師后,他對江浙滬這邊學校的教育很欽佩,覺得有許多先進經驗可以學,想著有一天要到這些地方去看看。
2014年,文海實驗學校面向全國招聘優秀教師,一聽到消息,李小軍馬上就報名了,至今已經11年。
老師隊伍一般變動不大,很多人離開最初的學校,有的是為了個人更好地發展,有的是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李小軍當初應聘的就是文海中學的普通教師,他家女兒也已經讀大學了。他的這位朋友說,當初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他離家千里到杭州重新開始,圖的是什么。
提起當年的選擇,李小軍笑了:“那年有個河南女教師的辭職信很有名,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差不多也是一樣的想法。”
到文海中學,2014年到2017年,他帶了第一屆初中學生。緊接著,又分別中途八年級接班,帶了兩屆學生。中途接的,一般是其他老師覺得不好管的班級,他一樣把孩子們帶得很好,畢業時好多家長和孩子都舍不得他,至今還有許多家長跟他保持著聯系。
初中階段適逢學生的青春期,他經常和家長就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對一聊天。2020年時,有位家長遇到孩子青春期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對待,他把家長請到學校,好好地聊了快一個小時。那位家長特別感激,同時也給他提了個建議:“李老師,占用您這么多時間,您這樣一說我明白該怎么做了,但還有許多家長有一樣的問題,您為什么不把這些寫一寫發出來,就能幫到更多的人了?”
一句話提醒了李小軍,他決心開個公眾號,每周書寫一下教育上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他跟學生們講了自己的打算,他們覺得老師這么忙,說到不一定能做到。“請你們監督我,我也監督你們做好中考準備,大家完成各自的任務。”
于是,從2020年起,李老師的公眾號“炳翰軒”開啟,至今,每周堅持一篇原創更新,沒有間斷過。這里,你可以看到帶學生春游時發現學生在公共場所太吵時李老師的做法,能看到學生提出人生意義是什么后李老師仔細思考后的回答……、
也有許多年輕班主任老師看了他的公眾號后說,從中學到了班級管理的許多辦法。
成就感不是多少學生考上清北
而是職高畢業的學生考上大專也來報喜
在李老師現在帶的713班的教室里,貼了幾封他帶過的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孩子給學弟學妹寫的信。
兩位學長在信里,都提到了李老師當年對他們提出的期望。他們如今在大學里,深深地感受到了那幾句話的力量,并且希望學弟學妹們繼續這樣做。
李老師說,他請教過的學生給現在的學生寫信,不是要炫耀自己教出過多少學生上了清北,而是希望他們作為過來人,告訴孩子們那樣做的意義。
文海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羅敏江說,李老師是很有情懷的一位班主任,堅持自己的教育信念,不僅著眼學生當下的發展,更注重學生一生的幸福成長。
李老師的學生、北京大學的范嘉元回顧成長歷程時說,李老師提出的三句話分別對應做人的“自強”“自善”“自尊”三種美德,“做最好的自己”讓他在70個高考志愿中選出了自己感興趣的國際關系,“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鞭策他在國際組織、政府部門實習時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習慣,而做到了前兩點,他收獲到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成果。
從教這么多年,問李老師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他脫口而出的是:“不是多少學生考上清北,而是讓學生們找到人生的幸福和價值。”
說著,他翻出朋友圈,里面他曬過自己特別幸福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他的一位通過努力考上職高的學生非常高興地給他發來短信分享喜悅,說自己通過努力考上了理想的高職院校。
李老師說,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黃鶯
編輯 肖旭
審核 張倩 鄒瀅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