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最近,臺媒突然興致勃勃地發了幾張“055型驅逐艦從澳洲回來后銹跡斑斑”的照片,趁機狠狠嘲笑了我們的軍艦,稱我們的軍艦是“豆腐渣工程”。
可沒想到還沒等臺媒從自娛自樂中清醒過來,就被一系列事實給打臉了!
臺媒的“笑話”
沒過多久網絡上就有軍迷出來打臉臺媒:那幾張照片壓根就不是我國的055驅逐艦,而是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斯托特”號!照片上舷號“55”確實跟055挺像,但能表述出來的內容卻是天壤之別。
真的是笑話年年有,這次特別大,事實上這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在2020年10月結束9個月的部署任務之后,美國軍士長Jason發布的一組軍艦回港照片,上面的軍艦銹跡的確是相當明顯。
沒想到這張照片被臺媒拿來帶節奏了,不過假的永遠都真不了,想要無中生有最終尷尬的只能是臺媒自己。
不過我們也承認,055確實存在輕微的銹蝕問題,前段時間055“遵義艦”返回母港時,艦體中部和尾部有一些輕微的豎條狀銹痕,畢竟剛剛遠洋航行了超2萬公里,還經過溫帶和熱帶這種比較復雜的環境,有點銹跡實屬正常。
不過當遵義艦的照片被發給美國之后,卻讓美國從上到下只要懂點行的人都破防了。
055生銹沒毛病
軍艦生銹在很多外行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畢竟軍艦是看起來高大威猛的海上“利器”,是劈波斬浪的大家伙,怎么能和“生銹”聯想到一起呢?
可問題是軍艦是鋼鐵建造的鐵疙瘩,整天泡在又咸又濕的海水里,經歷風吹日曬的嚴酷環境,就算是世界上最高科技的戰艦也不可能像剛出廠的手機一樣歷久彌新。
凡鐵必有銹,長時間泡海水里,怎么說都沒辦法完全避免生銹的問題,畢竟海洋鹽分太多了,鋼鐵最怕這個,哪怕是抗戰劇里經常出現的那些戰列艦級別的“老古董”,即便是成天保養,底部的大氣腐蝕和表面氧化也不可能幸免。
軍艦生銹這事說來不神秘,但對于每一艘橫跨大洋的軍艦而言,除銹的工作卻是涉及長期健康的細節活兒。
在這方面我國海軍的一套養護流程絕對是世界之最,別看055驅逐艦遠洋航行任務滿滿,時不時長航訓練都在全球各地轉,但我們的養護從來沒落下過。
055型驅逐艦少說都有幾千噸上萬噸,即便這樣的“大塊頭”每天該做的小清理一點不落下,艦員日常保持著早中晚三次清潔,為的就是防止船體生銹。
表面見了銹的船體不止影響外觀,長期浸泡在海水里的船體金屬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鹽水氧化帶來腐蝕那是一環扣一環,不好好檢查除銹,時間一長還得換零件,看似大片的鋼板硬殼實際上是需要非常精心呵護的。
畢竟長時間的作戰巡航,忽視線下的小損壞會在關鍵時刻形成難以處理的風險。
保養擦拭其實不止帶來美觀,某種程度它也是保證戰斗力的體現,看著防銹工作有點兒偏向顏值線,但事實上能間接保證武器系統的完備。
長期不經良好清潔護理的艦體會大大減弱戰艦的防御力和戰斗耐久,所以我們才對艦船的保養非常細致,從船錨的維護到各種縫隙部位的細銹清理以及定期檢查各類導線,這一套流程下來就能隨時保持艦內各種功能運作如新。
從“生銹”看中美
而這些小細節,才是最讓美國破防的地方。行內人都知道軍艦會生銹,可為什么中國的軍艦是生銹這么輕,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也是特朗普最為擔心的一點,所以前幾天特朗普才憂心忡忡的大半夜不睡覺給海軍部長發短信,抱怨軍艦銹跡太影響“顏值”。
美軍的銹跡問題根本就不是單純的沒時間擦洗的問題,哪個國家的軍艦一跑就是幾個月,海上航行可不比陸地,戰斗任務、航行操作占用了士兵大量時間。
所以在美國海軍看來,船員們任務已經很重了,讓他們再整天拿個鏟子滿甲板刮銹跡根本不現實,而且美國大兵脾氣也大,讓他們在海上揮汗如雨地除銹,很多人內心多少有點拒絕。
而且水兵內部人員流動性強,每次調動的交接期沒有人愿意繼續去做維護任務,每個官兵心里想的基本都是“我是來當兵的不是來當油漆工的”,這種想法深深影響了艦艇日常保養工作的執行力度。
再就是美國的軍艦維護保養體系挺錯位,美軍軍艦維護早早就實行了外包制度,本來以為這樣可以讓軍艦保養更加專業化,結果不但沒把事兒做好,還搞出一堆新麻煩。
這些外包公司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為了趕工時,他們的活兒做的非常糙,有些外包工人直接在沒清理干凈的銹跡上刷漆,表面工夫做得非常足,但根本就經不住歲月的考驗。
等到軍艦出海之后,那些粗制濫造的工程根本就扛不住海洋的洗禮,要不了多久銹跡又迅速浮現出來,軍艦的問題累計久了,本來是小毛病的問題拖成了大問題,甚至有軍艦因燃料罐銹穿不得不提前退役。
類似的故事頻頻發生,可維修經費一直捉襟見肘,讓五角大樓也跟著陷入了死循環。
更麻煩的是美軍船廠的那些基礎設施狀況有點糟心,很多維修廠自身設備老化嚴重,承擔新式艦艇的維修任務不僅力不從心,有的船廠甚至連最新航母或核潛艇都塞不進去。
再加上基礎設施太過老舊,一旦遇上風暴或地震,船廠有相當一部分就得被洪水“吃掉”,這種狀況讓美軍艦艇維修成了大難題,周期往往長到離譜。
美軍平均每年都有128天左右的時間因艦艇維護跟不上導致戰斗力下滑,這可是在全球布武、需要跟中俄比肌肉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問題,如果放在平時,這個時間不知道要比128天長多少。
再就是美國軍隊內部的后勤文化也非常尷尬,美國是個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社會從上到下崇尚商業,美國海軍不少上層官員基本就是商界精英轉來的,對后勤的技術性問題完全都不清楚。
被特朗普半夜發短信轟炸的海軍部長提名人約翰·費蘭就是個典型的商人,他可不管軍艦生銹對艦船的損害有多大,在他看來海軍把精力浪費在軍艦“外貌”這種事兒上根本就是不可容忍的。
海軍要做的事情就是研發新武器和列裝未來戰艦這樣的大事,這種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態,讓美國海軍的戰斗力越來越弱,就算是有了新技術和新戰力,新老交接的問題也讓這些戰斗力沒有辦法匹配起來。
美國海軍存在這么多的問題,也難怪特朗普的心態如此著急了,雖然美國地盤不小,要說到底依然是海洋霸權國家,現在一個靠海洋吃飯的國家。
海軍竟然被中國這樣的傳統陸權大國給超越了,這怎么能讓特朗普睡得著覺呢?
回過頭來看我國海軍這邊的心態就穩得多了,無論是軍艦出海幾個月還是跨越全球的大航程遠洋訓練。
軍艦的狀態基本上保持得相當整潔。“遵義艦”一路環澳大利亞航行,跨越幾千公里海區,克服了各種溫差和惡劣海況后返回母港,僅出現了一些船體中部和尾部的輕微豎條狀銹痕。
別說跟那些嚴重銹跡穿孔的美國軍艦相比,這個級別的艦況在全球海軍遠洋任務里絕對稱得上優秀,而且維護良好的軍艦其實也為遠洋續航提供了相當有力的后勤支持。
每次出勤或遠航艦的艇如果能在補給和維修的時間上做文章,那么再次投入任務的準備期肯定會明顯縮短,這一點是美國根本就沒有辦法跟我們相提并論的。
我們的海軍可沒有美國大兵那樣的優越感,把戰艦當做家要呵護是我們每一個官兵的信條,所以官兵日常維護不僅是艦船表面光鮮,細節上也同樣毫不含糊。
我國軍艦日常規定要求艦上早中晚三次小掃除,每周還要來一次不含糊的大掃除,艦體外觀設備必須物見本色。
我們在密集任務下的損耗率控制得非常好,這種嚴格的程序深入軍心,連最年輕的水兵都對這種紀律毫不含糊。
美軍最大問題其實還在于“制度異化”或“文化變質”,之前美國國防部公開承認,美軍艦艇平均128天無法執行任務的那部分時間,部分都耗在了無盡的后勤等待和外包拖延上。
我國海軍則是親自上陣、養兵千日,嚴要求高標準執行保養的我軍往往能在小問題剛露苗頭的時候就處理掉。
絕不會像美軍那樣發展到要進行全艦大修的情況,這種預見性也正是解放軍官兵對自己的軍艦如愛護眼睛一般珍視的最佳證據。
結尾
海軍戰斗力說到底是一場爭分奪秒、優質高效背后的多維比拼,別看“銹蝕”試衣間蠅頭小事,但卻能從最根本上反映出價值觀差異。
這就是我們制度的先進性,在這一點上美國是永遠都沒有辦法跟我們相提并論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