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31日,在第74屆美國心臟病學會科學年會(ACC.25)的最新突破性臨床試驗(Late-Breaking Clinical Trials,LBCTS)Ⅴ專場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士公布了FLAVOUR II研究結果,引發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這項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證實,對于冠狀動脈狹窄至少50%的患者,基于血管造影的血流儲備分數(AngioFFR)指導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其臨床效果不劣于傳統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王建安院士表示,該研究結果有望進一步影響未來全球相關指南的制定。研究結果同步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
研究背景
對于轉診至導管室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PCI決策和手術優化至關重要。既研究已證明,AngioFFR(歐洲心臟病學會[ESC]IB類推薦)優于單純血管造影,但在PCI決策中尚未證明其與傳統基于導絲的血流儲備分數(FFR)的非劣效性。IVUS(IA類推薦)是優化支架植入使用最廣泛的血管內成像工具,與血管造影指導的PCI相比,其與更好的臨床結果相關。在現有指南推薦之外,AngioFFR還可用于PCI手術優化,而IVUS則有助于PCI術前的病變特征分析以輔助決策。然而,在AngioFFR或IVUS指導下,涵蓋PCI決策和手術優化的綜合策略是否效果相似仍不確定。
FLAVOUR II研究旨在評估,在冠脈造影顯示顯著狹窄的患者中,AngioFFR相較于IVUS指導在12個月臨床結局方面是否達到非劣效性。
研究方法
FLAVOUR II研究是一項由研究者發起的、開放標簽、多中心、隨機、非劣效性試驗,在中國22個中心開展,納入了年齡≥18歲、疑似缺血性心臟病且經冠動造影目測評估心外膜冠狀動脈至少50%狹窄、血管直徑≥2.5mm的患者。
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基于AngioFFR或IVUS指導的PCI,包括根據預設的PCI標準和最佳PCI目標進行血運重建決策和支架植入優化。不允許同時使用兩種方法。隨機化通過基于網絡的程序進行,并根據試驗中心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進行分層。
主要終點為意向治療人群中12個月內的復合終點(包括死亡、心肌梗死或血運重建),非劣效性界值為2.5個百分點。關鍵次要終點為24個月和60個月時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血運重建,靶血管失敗(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關心肌梗死或靶病變血運重建的復合終點)、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關及全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包含/不包含圍術期心肌梗死)和任何血運重建(缺血驅動性或全部)。本試驗長期隨訪仍在進行中。
圖1 研究設計
圖2 研究流程
研究結果
在2020年5月29日至2023年9月20日期間,研究共納入了1872名患者,其中33名患者退出研究,最終923名患者被隨機分配至AngioFFR組,916名患者被分配至IVUS組。
研究人群的中位年齡為66.0歲(四分位距[IQR] 58.0-72.0),其中男性1248名(67.9%),女性591名(32.1%)。在AngioFFR組中,990支目標血管中有688支(69.5%)進行了血運重建治療;在IVUS組中,984支目標血管中有797支(81.0%)進行了血運重建治療。
在中位隨訪時間為12個月(IQR 12-12)時,AngioFFR組和IVUS組中在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方面無顯著差異,分別有56名和54名患者發生主要終點事件(6.3% vs 6.0%,絕對差異0.2個百分點[單側上限97.5%CI 2.4],非劣效性P=0.022;風險比[HR] 1.04 [95% CI 0.71~1.51])。
圖3 主要終點
圖4 主要復合終點的不同組分
兩組之間的死亡率無顯著差異,AngioFFR組為1.8%,IVUS組為1.3%,(絕對差異0.4個百分點[95% CI -0.7~1.6];HR 1.34 [0.63~2.83],P=0.45)。兩組中復發性心絞痛的發生率均較低,其中AngioFFR組中有26名患者(2.8%),血管內超聲組中有35名患者(3.8%)。
亞組分析顯示,不同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亞組中,兩組主要終點結果相似。此外,AngioFFR組達到手術優化標準的比例(88.9%)遠高于IVUS組(56.5%)。
圖5 亞組分析
研究結論
對于非復雜冠狀動脈疾病患者,AngioFFR指導下的綜合PCI策略,包括血運重建決策和支架植入優化,非劣于IVUS指導,且PCI率更低,支架植入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使用更少。這一發現為冠狀動脈疾病治療策略選擇提供了重要參考,有望影響未來相關指南制定。
研究者說
FLAVOUR II是比較AngioFFR和IVUS指導下PCI決策和手術優化的臨床結果的首個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王建安院士在研究發表中表示,“這是首次在血管造影顯示有顯著病變的患者中進行的此類研究。”“新型AI技術指導下進行非侵入性評估的患者接受手術的次數減少了約10%,且治療效果與基于常用的超聲成像技術指導評估的患者相當。”在該研究中,AngioFFR指導的PCI策略在12個月時死亡、心肌梗死或血運重建的復合終點方面,表現出與IVUS指導策略的非劣效性。此外,AngioFFR指導與較低的血運重建發生率相關,從而減少了支架植入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使用。
FLAVOUR II研究結果提供了臨床證據,表明在非復雜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中,作為一種綜合策略,生理計算技術可以與最常用的侵入性血管內成像技術同樣有效。這些發現進一步定義并擴展了AngioFFR的應用,可能影響未來指南中其角色和應用的建議。
該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盡管納入的患者血管造影顯示顯著病變,但他們并未患有難以通過PCI治療的復雜病變。 并且由于該研究僅在中國進行,其患者群體缺乏多樣性。
此外,王建安院士團隊目前正在進行FLAVOUR III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索AngioFFR和IVUS聯合使用的可能性。
信源:
1.ACC官網
2.Hu, XinyangHu, Xinyang, et al.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to guid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FLAVOUR II):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The Lancet, March 30, 2025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0504-5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