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至15日,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指導下,由遼寧海事局、大連海事大學聯合組織的智能船舶船員人才培養集中辦公在大連舉行。部海事局船員管理處副處長周巍、遼寧海事局副局長李大澤、大連海事大學副校長曾慶成出席。
期間,各領域專家走進大連海事大學和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輪,圍繞智能船舶船員人才培養展開交流研討,內容涵蓋 IMO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相關議題進展、國外MASS船員培養情況、智能船舶航行的發展與挑戰、各單位智能船舶專題介紹 等。針對智能船舶船員人才培養,與會專家從技術發展對船員崗位能力要求、船員職責權益維護、人才培養對策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李大澤副局長從國際航運、國家發展的視野和格局強調了智能船舶船員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船員培養要服務行業轉型,把握綠色低碳方向,統籌新動能培育與舊動能更新,利用我國市場和場景優勢推動航運新質生產力發展;二是遵循航海人才培養規律,考慮培養周期長的特點,立足航海實踐,構建系統培養體系;三是在人才培養中守正創新,保持航海特色,探索智能化應用創新,推動前沿技術與航海專業融合。
曾慶成副校長在發言中指出,我國在智能航運人才培養方面已有進展,但仍需與業界專家合作,推動該領域教育和研究。同時介紹了大連海事大學結合智能船舶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的創新工作情況。
周巍副處長評價本次會議“正當其時,恰逢其勢”,既緊跟國際發展大勢及國家戰略部署,又集合航海教育培訓研究分委會優勢,能夠為智能船舶船員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強大助力。她強調,一是航海院校要加強教研研究和國際交流合作。二是主管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完善智能船舶船員培訓、考試、發證、監管制度。三是與會領導專家無私分享,深入研究解決智能船舶船員培養難題。
智能航運
當前,智能航運發展的趨勢與需求加快增長。 智能船舶的發展對于提高我國航運效率、保障海上運輸安全、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而智能船舶船員,作為這一新興領域的核心力量,船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直接決定了我國智能航運事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本次集中辦公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作為國際海事研究委員會航海教育培訓分委會主任委員單位組織召開,來自上海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集美大學,中國船級社、部水運科學研究院,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以及天津、山東、福建、廣東、長江海事局等單位的30余位領導、專家參加了會議。
下一步,遼寧海事局將繼續加強與各單位協作,推動本次會議成果轉化,加強智能船舶船員人才培養,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經驗共享,共同攻克人才培養難題,為我國智能航運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聯系主編:陳洋159985119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