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哥,錢都收到了嗎?如果還有什么問題,隨時跟我聯系。”3月31日一早,南江縣檢察院檢察官蒲周臣打出一通回訪電話,電話那頭,馮某某十分激動,“都收到了!多虧了你們的調解,不然還不曉得要等好久。”
2013年,張某某、彭某某夫婦向馮某某借款16萬元,因未按期償還借款,馮某某起訴后,法院判決張某某二人償還借款并支付利息,馮某某于2016年開始申請強制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雙方因利息計算方式、起始時間節點等問題產生嚴重分歧,也導致本是親戚的雙方變得敵對。馮某某于2024年11月向檢察機關申請執行監督。
為促進雙方矛盾糾紛化解,去年年底,檢察官組織社區干部、公益律師等召開“院壩”聽證會,通過“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引導雙方達成了和解,這起長達10余年的民事重復信訪申訴積案徹底化解。
解“法結”化“心結”。近年來,巴中市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民事檢察監督職能,以“如我在訴”的法治理念,將矛盾糾紛化解貫穿司法辦案全過程,有效助推了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的落地落實。
針對支持起訴、生效裁判監督、執行監督案件的不同特點,全市檢察機關按照民事檢察“和解五法”,即背靠背法、并案化解法、利益平衡法、情義融合法、借力化解法,建立了“上門式”定時定點公開聽證、司法救助聯動解決爭議、跟蹤回訪、“檢察+鄰里”等工作模式,以最低的司法成本取得最大社會穩定效果。2024年以來促成81件民事案件息訴息訪,為困難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金11萬元,公開聽證數量同比增長1.8倍。
在巴中,“小案不小辦”的工作理念不斷落地生根。去年以來,巴中檢察機關聚焦民生福祉,充分履行民事檢察職能,持續加強民生領域司法保障,共辦理涉住房、養老、債權等民生類民事監督案件350件,制發涉民生社會治理檢察建議7件,促成當事人和解63件,以檢察監督“力度”提升民生“溫度”。
“對于家庭內部爭端、鄰里糾紛、集體土地爭議等身邊案件,當事人的舉證能力較弱,但我們在辦理中不因案小而區別對待。”巴中市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負責人介紹到,全市檢察機關積極運用詢問、鑒定、勘查現場等多種調查手段,最大程度查明案件事實,去年以來對85%的民事“小案”開展了調查核實工作,固定補強關鍵證據,提升案件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的精準度。“譬如在某房屋租賃糾紛案件中,檢察官調查走訪并咨詢行業主管部門,發現法院認定事實錯誤,發出再審檢察建議獲法院采納。”
2023年,李某等9人受寇某某雇請,在通江縣某村工地上從事打地基、修路等勞務,工程結束后,寇某某應支付李某等9人3.6萬元工資一直未支付。
2024年1月,通江縣檢察院收到縣司法局移送的李某等9人追索勞動報酬線索。詳細了解案情后,承辦檢察官認為該案雖然涉案金額不大,但李某等人僅有寇某某聯系電話,無相關身份信息,不符合起訴條件。檢察官經調查核實,寇某某系重慶銅梁人,遂奔赴重慶銅梁,積極協調當地公安機關,為案件當事人調取了寇某某的身份信息,該案最終得以成功起訴。2024年5月,寇某某與李某等9人達成和解,確認支付李某等9人勞動報酬的事實和時限。
以“小案”辦理為切入口,加強與法院、公安、司法、人社、工會、殘聯等部門的協作配合,2024年,巴中檢察機關聯合10部門開展“巾幗暖人心”專項行動,辦理婦女權益保護支持起訴案件18件;支持勞動者起訴討薪105件,幫助追回薪資200余萬元;對22件涉殘疾人、婦女保護案件快速辦理,為12名涉案當事人協調落實社會幫扶政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巴中檢察機關將始終聚焦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將群眾關心關切的“小案”辦好,真正把檢察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里。
源自|川觀新聞
巴中檢察新媒體工作室
(2025年第61期)
聯系郵箱|2103609630@qq.com
了解檢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