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從2022年起,房地產市場就進入到長期調整的趨勢當中。先是像天津、鄭州、石家莊、涿州、廊坊等二三線城市,出現了房價下跌。而在進入到2023年之后,像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也進入到下跌的隊伍中來。
從2024年開始,我國就開始了新一輪房地產救市政策,以鼓勵剛需買房,以促進樓市回暖。除了各地放開限購政策之外,銀行也下調了房貸利率,以及首付比例。而稅務部門也減免了契稅、增值稅等。盡管救市利好消息不斷,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而面對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有業內人士表示:不是迷信,房地產一旦“救”不起來,未來可能面臨4個“大麻煩”。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麻煩一:將會拖累各地的經濟
眾所周知,房地產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是很大的:①很多地方把房地產當作支柱產業,一旦樓市救不起來,當地經濟增長將會受到影響。②房地產與建筑建材、室內裝修、家具、家電、搬家等幾十個行業緊密相關,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如果樓市救不起來,那些相關行業就會有不少人收入減少或失業。
麻煩二:給金融系統帶來隱憂
如果房地產持續低迷,將會給金融系統帶來隱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樓市低迷的情況下,開發商的銷售業績會大幅下降,房子買不出去,資金鏈就有可能會出現斷裂。屆時,銀行給開發商的貸款要不回來,不良率則會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如果樓市救不起來,房價繼續下跌,把購房者的首付給跌沒了。就會有大量的購房者會選擇棄房斷供。而銀行在拿了大量斷供的房子之后,無法在短期及時變現,這就會帶來系統性金融風險。
麻煩三:社會財富的格局被打破
現在國內很多家庭擁有多套房產,不少居民都把寶押在了房子上面。資料顯示:房產占居民家庭總資產的77%,另有23%是金融資產。一旦房產救不起來,房價進入到長期下跌的周期之中。那么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市值會大幅縮水。
更關鍵的是,如果房產救不起來,那些掏光家里所有積蓄,透支未來幾十年收入的家庭,將會淪為負資產家庭。屆時,社會財富格局會被打破,很多貸款買房的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會變得非常脆弱。
麻煩四:地方財政會陷入困境
現在很多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非常高。根據《中國賣地財政依賴度報告》顯示,許多地方的賣地收入,超過了地方財政收入的50%,甚至還有部分地區這一比例則高達65%。一旦房地產收入救不起來,那地方財政收入就會大幅減少。
這不僅會影響到地方政府基建投資,以及償還債務的能力,而且還會使地方減少在民生保障領域的投入。當務之急,是各地方應該快速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開辟新的收入來源,只有這樣才能走出財政收入減少的困境。
從目前來看,一旦房地產救不起來,就會有以上這4大麻煩。實際上,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如果你擁有多套房子,就應該趁早拋房變現,這樣能夠避開這一輪房地產調整周期。
如果是地方政府,就應該逐步向高新科技、高端制造業等轉型,盡快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同時,應積極推動征收房產稅進程,此舉在遏制投機炒房需求的同時,也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唯有這樣地方財政才能擺脫當前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