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ris(K叔)
原創首發: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個人微信:kris191605
哈嘍,我是K叔。
前幾天去住院,測試了24小時眼壓,結果非常出乎意料。
首先說視力,經過一年的密集檢查治療,我的左眼矯正視力成功從0.8降到了0.4,哈哈哈,不過目前已經穩定住了,沒有再持續下滑,還是挺開心的。
其次說眼壓,這次是去檢查眼壓AB測試的結果,所謂AB測試,就是說不滴眼藥水,看看眼壓值是否正常。
因為一直無法確定我視力下滑的原因,有醫生說是青光眼,有醫生說是視神經炎,后來就有醫生說,不如別滴眼藥水,來反向推斷是不是青光眼。
如果沒滴眼藥水,眼壓波動水平處于正常區間,說明不是青光眼;如果眼壓結果有問題,說明就是青光眼。
24小時的眼壓測試結果顯示,沒有滴眼藥水的這段時間,我的眼壓值比滴眼藥水還正常!
這就說明,我根本不是青光眼。
得知這個結果的時候,我噗嗤一聲笑了,哈哈哈。
第一反應是,果然是去年的那位醫生把我們帶跑偏了,他因為我們眼壓差高就判定為青光眼,所以我即便滴著眼藥水,也控制不住視力的下滑。
第二反應是,不是青光眼太好了,這樣就不用滴眼藥水了,滴完眼藥水我的眼睛會特別沒神,一看就是生病的眼睛,想到這里,還是抑制不住的開心。
第三個反應是,驚訝,我竟然沒有因為醫生的誤診而生氣,而是覺得,人是有局限性的,我們都在靠直覺和經驗來判斷,所以出現失誤很正常。
我在回家的路上,回想了這次經歷,有三個感受想要分享。
第一,人的認知,永遠會存在「誤診」的情況
其實,我眼睛的情況在已有案例中特別少見,醫生們還把我的眼睛情況放進了案例庫進行研究。
這就說明,醫生們對我眼睛的判斷結果,是基于已有認知,或者是全憑直覺和經驗的判斷。
而超出認知的部分,因為他們無法掌控,大腦就不自覺走了捷徑,做出了有誤的判斷。
就像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就提到:我們 90% 的決策都是依賴直覺系統完成的。
比如柯達膠卷,曾自信地認為數碼相機只是玩具,卻在10年后申請了破產保護;
諾基亞的工程師在1996年就造出智能手機原型機,卻因為不符合市場需求被雪藏;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早期的計劃書被投資人拒絕,理由是“互聯網書店不可能打敗實體書店”。
回到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
前兩天,老大說,“爸爸我給你留了一塊蛋糕”,我笑著說,“你想讓我給你買就直說,這么拐彎抹角的。”
結果K嫂說,蛋糕是她買的,是老大執意要給我留一塊,所以忍著沒吃。
我當時非常愧疚,腦袋里閃過一句話:人的成見果然是一座大山。
我們總是對既有優勢路徑進行依賴,卻忽視了去驗證這個結論到底是否有依據支持。
再遇到這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其實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為什么會得出這個結論?
哪些經歷塑造了我的判斷?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改變什么?
當我們學會用旁觀者的視角來審視決策,可能會降低認知誤診的情況。
第二,接納,是認知升級的「黃金分割點」
其實,剛拿到眼壓測試的結果時,我也下意識地生過氣,但立刻就接納了,眼睛生病之后,我發現,我對于人生中很多事情都能接納了。
而接納,恰巧是認知升級的黃金分割點。
正因為接納了眼睛生病,我開始研究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我能更平和的跟自己對話,還讓我能慢下來,去精心研究每一篇文章,每一條視頻,每一次產品的升級。
而這種看似的「被迫接納」,往往能帶來認知的躍遷。
突然想到2022年,公司瀕臨破產,而導致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我當時把希望寄托在了別人身上。
有一個機構要跟我合作課程,說會把課程營收進行合理分配,我想這些收入一定可以解救公司于水火之中。
于是我開始閉關寫課,整整半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結果課程逐字稿交付后,對方突然反悔,當初的分成比例大幅度縮水。
我非常怨恨自己,覺得是自己決策失誤,還一度跟對方理論。
后來,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的爭論無濟于事,反而消耗自己的精力。
我開始向內求,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因為我們永遠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
我接納了被坑的這段經歷,開始寫晨間日課,開始利用OKR工作法回歸內容本質,也是這段經歷,我帶領團隊沖破迷霧,起死回生。
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理論」告訴我們:當現實與認知沖突時,人會本能地選擇自我保護。
我當時開始寫晨間日課,就是一種自我保護;我接納眼睛的問題,研究命運的多種可能性,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我通過接納來建立認知緩沖期,繼而實現認知的順利躍遷,這是挫折帶給我的智慧之一。
我想,與其對抗現實,不如接納,然后把它變成向上的梯子。
第三,向前看,是人生難題最好的「解法」
眼睛剛出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會翻舊賬,如果我當時堅持復查就好了,如果我當時不那么執拗就好了,如果當時......
但這一次又一次的“回望”只會讓我陷入巨大的內耗之中。
因為過去的事情我改變不了,反而還會影響我對未來的判斷,我每后悔一次過去的決定,就會消耗掉一點對未來的信心。
所以這次測試眼壓的時候,我非常放松,還在病房樓道,慢跑五公里,心率竟然達到了130,你看,外部環境不重要,關鍵在于我如何看待這件事。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在回憶過去時會異常活躍,而規劃未來時則會激活更多創新區域。
我對這個結論非常能感同身受,比如我現在在規劃未來的內容方向時,就有很多創新:
我打算邀請更多的朋友來家里做客,可以給他們做頓飯,但是他們要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給大家聽;
我打算和更多的作者進行連麥,來分享好書,給大家更多精神和心靈的啟迪。
說到這里,上次和費勇教授關于《了凡四訓》的直播連麥,我做成了一期播客,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掃碼下面的海報,去小宇宙app的「進化圈FM」進行收聽,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同時,我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建立自己的「認知迭代日志」,記錄每個月推翻的認知,這是非常寶貴的成長軌跡。
比如我從原來覺得,我不給產品定高價是因為我有強烈的不配得感,但現在覺得,是內心的良知讓我選擇了將價格定在行業的平均水平之下,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發生正向的改變。
這就是認知的迭代,也是我們向前看的意義。
走出醫院時,我和K嫂說,我們這一生,其實就是在修煉三件事——
承認自己和別人的認知,會出現失誤;
接納因為失誤而帶來的種種后果,并把它當成認知升級的跳板;
保持向前看的勇氣,提升自己的認知迭代能力。
眼壓測試需要 24 小時動態觀察,我們人生的答案也不在某個瞬間,而在持續校準的過程中。
或許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帶著「認知偏差」,但依然不放棄矯正,勇敢前行的人。
我是K叔,感謝大家點贊和在看,明天見!
作者介紹:
K嫂,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家有倆娃,一邊感性一邊理性,能擼鐵能養花,還能出方案講邏輯,哈哈哈。
我是K叔,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創業休學),世界500強央企7年,辭職創業6年,百萬粉絲個人成長知識博主,一行DoMore創始人,OKR目標管理專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進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帶領會員從讀書、日課、運動三個維度進行提升;108自律行動營、寫作變現營、教練特訓營等高階訓練營學員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臺有:
#視頻號:Kris進化筆記
#視頻號:K叔K嫂夫妻創業日常
#公眾號:Kris在路上
#公眾號:Kris進化筆記
關注我的,不是粉絲,而是朋友!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
點一個免費的贊再走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