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接待室里,氣氛格外溫暖。一面寫著 “傾心竭力解民情,秉公執法為民憂” 的錦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這背后,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欠薪執行“閃電戰”。
內部交叉提效率
抽絲剝繭尋線索
事情要從上海某工貿公司拖欠工資說起。該公司拖欠馬某等14名職工工資長達數月之久,經上海市金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公司需向馬某等人支付工資共計54萬余元。可調解書生效后,公司卻始終未履行義務。2025年1月,馬某等14人無奈之下,陸續向金山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這起群體性欠薪執行案件,引起了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的高度重視。執行局依托“涉民生案件快速響應機制”,通過內部交叉分案制度,迅速將案件分配給經驗豐富的執行法官王見文集中辦理。
“法官,再要不回來錢,我就要被銀行上強制措施了。”申請執行人老馬滿面愁容地對王見文訴苦,“現階段,我們大部分人都失業在家,沒了收入,信用卡還款逾期,生活眼看著就要過不下去了……”王見文意識到,這起案件涉及人數眾多,案款能否執行到位,直接關系到這些職工的生計。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鎖定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
然而,財產查詢反饋的結果卻不容樂觀。被執行人名下銀行賬戶、機器設備等資產,均已被多家法院凍結、查封。如果只是按常規輪候凍結、查封,執行工作很可能陷入僵局。
關鍵時刻,王見文轉變思路。“你們是否有公司其他的財產線索,比如經營過程中,公司還有沒有應收賬款沒有收回來?”王見文詢問申請執行人。幸運的是,公司銷售負責人提供了一份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企業名單、地址及其他相關信息。雖然因為老板失聯,具體款項和賬期不太確定,但這依然給執行工作帶來了新希望。
拿到這份名單后,王見文開啟了“白+黑”工作模式。白天,他實地走訪企業,仔細調查被執行人與其的業務往來;晚上,他又認真梳理資金流水,對有可能存在應收賬款的企業逐一排查。經過不懈努力,申請執行人提供的這份名單,成了案件的關鍵突破口。王見文成功鎖定了上海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對被執行人的一筆未結清大額到期債務。
申請人提供的往來企業名單
剛柔并濟破困局綠色通道加速度
發現轉機后,王見文第一時間聯系了上海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你好,我是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王法官。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你司對上海某工貿公司有未結清的賬款,本院已向你司送達了法律文書,你們應按照法律文書要求將款項支付本院賬戶。”
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卻開啟了“拖延戰術”,起初以“咨詢律師”“財務流程復雜”“內部審批條件”等理由推諉,后來甚至狡辯說自己公司又不是被執行人。
面對這種情況,王見文態度堅決,向該公司負責人嚴正告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關于協助執行的法律義務,并嚴肅釋明,公司內部規定、流程等理由不能成為拒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借口,若拒不配合,將面臨罰款、拘留等強制懲戒措施。在法律的威嚴下,兩天后,上海某金屬制品公司將款項支付到法院賬戶。
至此,執行款全額執行到位。為保障執行申請人權益,金山區人民法院當日即啟動“涉民生案款綠色通道”。財務部門在24小時內完成所有票據審核,拖欠數月的薪水,終于全部打入14名申請執行人的賬戶。
從內部交叉集中辦理到案件執結,金山區人民法院僅用了14天,執行到位率達到100%,真正把勞動者的“紙上權益”變成了“真金白銀”。依法保障勞動者權益,事關高質量充分就業、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金山區人民法院聚焦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司法為民的宗旨,讓司法的溫暖傳遞到每一位勞動者心中。
原標題:《14天讓54萬元欠薪“變現”,金山法官這樣做……》
欄目編輯:顧瑩穎 圖片來源:金山區人民法院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菊玲 通訊員 諸佳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