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哈爾濱市方正螞蟻河三角洲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開展候鳥保護與野鳥疫情防控工作時,意外發現了3只從未在該區域出現過的候鳥。經中國林科院亞林所鳥類專家焦盛武教授鑒定,這3只候鳥為斑背潛鴨,在松花江流域首次監測到的新遷徙物種。
方正螞蟻河三角洲省級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科科長龐明路告訴記者,3月29日下午,他和同事在松花江與路由河交匯處進行日常監測時,發現3只樣貌獨特的候鳥。由于從未在保護區見過,他立即拍攝照片并發送給焦盛武教授進行鑒定。經過嚴謹的科學確認,焦盛武教授回復,這三只野鴨子正是斑背潛鴨。通過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和報道,此前還從沒有監測到斑背潛鴨經過松花江流域遷徙通道以及在松花江流域生活的記錄,他們這次的發現,填補了松花江流域此前沒有監測和記載斑背潛鴨的空白。
焦盛武教授表示,斑背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候鳥,通常繁殖于亞洲和歐洲極北部,越冬在長江以南地區。此次在方正螞蟻河三角洲省級自然保護區被監測到,表明松花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正在持續改善,為候鳥的遷徙、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也進一步推動了黑龍江省生物多樣性的豐富。
“在市林草局濕地處指導下,我們與中國林科院鳥類學家密切交流學習,并在保護區內培養、招募候鳥義務監測員,24小時進行候鳥和濕地監測工作,形成了一套科學嚴謹的濕地候鳥監測合作體系。”龐明路說,此次能發現遷徙“新候鳥”,不僅得益于保護區多年來在鳥類監測方面的技術保障和監測體系建設,更得益于方正縣委、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保障全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同時,也為野生動物營造了安全的棲息環境,這為此次發現奠定了基礎。
下一步,方正縣將繼續加強對區域內的生態監測和保護,期待更多珍稀物種的出現,共同守護生態平衡。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馬宇兵 初東陽 記者:張大星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