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關稅到底由誰來付,這是真的。
川普也深諳這一點,他在競選前說過,關稅是由對方國家來付,他的很多選民都信了。
美國人很傻么?可以說是這樣。也許我們認知當中的美國人是那些住著大別墅、吃著有機食品的優雅中產,但美國也存在大量認知程度比較低的民眾。
倒不是因為教育不夠,美國的教育普及率還是極高的,問題在于認知。說簡單點就是,美國的底層人被養得太好了,很多人蹭福利、蹭吃蹭喝、打打零工,加上有祖傳下來的房子,混著過日子不難。
美國的食品工業極其強大,能生產大量的廉價肉食和加工食品,所以在美國“活下去”是很容易的事情,“活得好”才是不容易的。
我說的那些美國民眾,他們幾乎從不關心外部世界,只關心自己眼前的那點事兒,認知一般不超過他們生活的那條街道,空余時間幾乎一輩子都混跡在附近的幾所酒吧。
在國際問題上,他們除了不關心,就只會用標簽化的眼光看待,比如“中國這個神秘的集體主義國家搶了我們的工作”。
美國也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就是世界”。在很多美國大片中,都用“世界”這個詞代指美國。
但我想說的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難道中國人大多數都能理解關稅到底由誰來付錢么?
最近每天都關稅、關稅,這玩意到底是啥?我發現,很多中國人其實也不了解。
所以這篇文章我會嘗試用盡量言簡意賅的方式,來講清楚關稅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美國很多人沒整明白的事兒:關稅由誰來支付?
先說說什么是“關稅”。關稅就像是一種“進門費”。當一個國家的商人從其他國家買東西進來賣,比如中國生產的手機,美國政府現在說:“你要在我這繼續賣,那得交點錢才能賣。”這就是關稅。
這很簡單對吧,那誰來付這個“進門費”呢?這才是關鍵。
雖然關稅是外國商品被征收的,但真正掏錢的通常是美國的進口商(就是把東西從中國買來、在美國賣的公司)。
這些公司為了不虧本,于是他們會把這個錢加到商品的售價里,也就是說,最終這筆關稅,是普通美國人來埋單的,因為他們在商店里買的東西變貴了。
舉個例子:
假設一個美國人要去沃爾瑪買一臺中國制造的微波爐。原價是100美元,川普政府給這類商品加了25%的關稅,所以進口商要多付25美元。
為了不虧這25塊錢,于是微波爐價格變成了125美元。
川普為什么要加稅?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此。他的目標是讓中國商品變貴,逼美國人多買“美國制造”的產品,支持本土產業。所以川普總說,企業來到美國生產,就不需要支付關稅。
那么下一個問題來了:既然如此,那就讓美國人付出代價好了,為什么中國這邊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呢?尤其是,一些中國出口商品制造企業似乎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其中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意變少了!
現在想象你是一個中國工廠老板,原本你每年給美國出口100萬個玩具,但現在玩具被加了關稅,美國的買家覺得太貴,這類玩具在美國的銷售額會下降,于是不愿意買那么多了。
于是你一年只能給原來的美國商人賣出50萬個玩具。
這時候就形成一個循環:訂單變少 → 收入減少 → 裁員降薪 → 廠子壓力大。
最差的情況,就是訂單直接沒了,或者繼續做出口這個產品的話,會賠錢。這又是為什么?
因為你需要被迫降價!
作為一個中國工廠主,你為了不失去原先的美國客戶,只能吞下苦果,自己主動把價格降下來,讓人家愿意繼續采購你的產品。
比如,原來每個玩具10美元賣給美國公司,現在人家叫苦連天,嫌貴,因為加了關稅之后在美國太貴了賣不動,你只好說:“那我降價到8美元,你還是買吧。”
畢竟,你不想立刻失去如此大的訂單,甚至讓自己廠子倒閉。
但這樣你就賺得少了,因為之前中國的制造業已經極度內卷,你的利潤已經少到每個玩具只能賺幾毛錢,這時候算下來你甚至可能得虧本干,但這還是比完全沒單好。
也許靠著低價賣出貨的現金流,能慢慢熬出頭,熬到政策改變,以后還繼續賺錢呢?
這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很多中國制造商面臨的問題不是“現在立刻死”,而是未來的不確定性。搞市場經濟的人都懂,最怕的就是這種不確定,因為你的投資會面臨極大的變數和風險,于是還不如現在就撤退,避免風險。
其實這才是中國制造商普遍面臨的巨大困難。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廠商可以賣給其他國家啊!
這倒是沒錯,他們確實會嘗試找其他買家,比如歐洲、東南亞、拉美、非洲……
但唯一的問題是,這些市場本身消費力都遠不及美國,也就是說,中國制造的貨物實在是太巨量了,其他市場根本就消化不掉這么多商品,頂多消化一半——這還是在人家愿意買的情況下。
還有一個問題是,一些產品就是特別為美國市場設計的,不好直接轉給其他地方。比如一些玩具,只是美國人特定文化之下才喜歡的玩具,別的國家根本不感興趣。
總體來說,關稅對美國人的打擊是直接的漲價,但對中國制造商的打擊,是間接的。
說白了就是:雖然關稅由美國人出錢,但中國人會少賺錢,甚至會有大量的廠商面臨經營困難。
那反過來呢,中國反制美國關稅的情況下,美國人和中國人各自會如何受影響?
一樣的邏輯反過來就可以了: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關稅,其實也是由中國人埋單。我舉個例子,中國一向對國外進口的高檔汽車征高額關稅,所以中國的豪車價格普遍都很高。
同樣的例子還有進口化妝品這類東西,都是因為中國海關征收高關稅,導致國內售價高。像嬰幼兒奶粉一度關稅也很高,去年調降了,所以價格有變化。
以前人們熱衷于海外代購的,通常就是這類高關稅產品。
那么這一次中國反制的關稅主要是美國農產品,意味著什么?跟前面的分析類似,因為價格升高導致美國農民的利益受損,而川普的票倉當中農民占比很高,這就導致“精準打擊”了政策制定者川普。
總體而言,關稅基本都是“雙刃劍”,因為兩邊的民眾利益都會受損。
但川普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做?就是眾所周知的邏輯了,他希望利用這個雙刃劍作為短期的武器,來逼迫全球廠家去美國投資開廠,同時直接為美國增加財政收入。
他認為,當制造業回流美國,美國不再承受貿易逆差也就是國際貿易方面不斷“賠錢”的局面,一切都會好起來。
但問題是,制造業就算回流也需要時間,他想要的效果需要很久才能實現,但短期內對經濟的打擊,卻有可能造成全球的一場巨大經濟動蕩,甚至摧毀現有的國際秩序。
這就是一場“以時間換空間”的豪賭,但押注卻是全球經濟。整個世界,都被川普綁上了他的“拯救美國戰車”,至于未來會發生什么,沒有人能夠預言。
我們只能祈禱,一切不要太壞;祈禱作為普通人,能夠在這種百年一遇的變局當中,保護好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