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等關稅”。疊加此前加征兩輪10%關稅,今年美國已累計對華加征54%的關稅。
“對等關稅”對我國經濟總量和結構上的影響深刻,銀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樣受其影響。中泰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戴志鋒及其團隊認為,總體上,“對等關稅”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和凈息差帶來額外壓力,同時資產質量能夠保持穩健,對銀行業影響可控。
另一方面,銀行股紅利屬性凸顯,建議積極關注銀行股投資價值。
信貸需求下行 客群需求分化
戴志鋒認為,外需走弱,出口相關企業經營承壓,銀行對相關客群的信貸需求、貸款利率、資產質量面臨壓力。
過往信貸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總體匹配,對等關稅可能帶來出口增速下行的壓力。戴志鋒表示,按照以往數據來看,GDP增速下行1個點對應信貸增速下行1個點,對應信貸增量減少2.6萬億元。
另外,“對等關稅”影響釋放后,外向型制造業企業信貸需求可能承壓。據中泰證券團隊測算,極端情況下2025年信貸增量面臨2139億元的缺口。
不過,外需承壓情況下,預計政策面將更加關注內需。在“消費貸不打價格戰”的指導下,相關領域可能會迎來財政貼息等政策,對消費貸增長形成支撐。預計消費貸增長空間的打開能夠彌補前述外向型制造業領域信貸需求的不足。
額外息差壓力 中長期可控
從“對等關稅”對銀行息差的影響來看,商業銀行凈息差表現與信貸增速相關性達85%。在此基礎上,中泰證券團隊根據二者的回歸分析結果,信貸增速下降1個點可能帶來息差下行14bp。
同時,若二季度5年期LPR下調25bp,各期限定期存款同步下調25bp,疊加50bp的降準,預計綜合會給上市銀行2025年息差額外帶來0.8bp的下行壓力。
不過,另一方面,戴志鋒指出,零售領域按揭與消費貸“不打價格戰”體現出監管對息差的呵護,將對息差形成支撐;疊加存款利率調降顯效,息差下行壓力最大階段已過,未來實際利率下降可能更依賴財政貼息。
資金避險情緒加強 銀行板塊價值提升
對銀行業資產質量影響方面,中泰證券研究團隊認為,對制造業和個人經營貸影響更為直接。從中長期來看,銀行大部分客群有政策支撐(國家信用),資產質量壓力不大。
投資層面,戴志鋒認為,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超預期,一方面需應對外需走弱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隨著美國關稅政策的調整,美元可能走弱,匯率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掣肘有望減弱。在此背景下,流動性偏緊的格局可能有所改變。
短期來看,國債收益率上行趨勢面臨邊際變化,銀行板塊避險價值和紅利屬性的性價比提升,銀行板塊高股息的性價比提升;中長期來看,險資入市仍在進行時,銀行板塊持續獲得穩定的資金流入。
為應對關稅帶來的沖擊,防范系統性風險,銀行資本補充進程可能加快,四家大行資本補充方案已經落地,中小銀行增資方案可期。
戴志鋒團隊認為,“對等關稅”背景下,銀行股紅利屬性凸顯,建議積極關注銀行股的投資價值,關注大行、招行和優質城農商行。
截至4月7日收盤,Wind二級行業指數銀行股收跌4.6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