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于婷 攝影 彭雨田
同齡人在教室學習、復習時,她們的足跡在KTV、酒吧。本應沐浴在陽光下的花季少女,卻被一道鐵柵欄隔絕于高墻之內,等待著屬于她們的2年強制隔離戒毒……
近年來,“加料”電子煙、“美美”“氣球”等新型毒品帶來的成癮問題不容忽視。“OD”是藥物濫用overdose的縮寫,右美沙芬被她們稱為“美美”,而她們口中的“電子煙”則是添加了依托咪酯、大麻等的新型毒品。
清明前夕,封面新聞記者走進四川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揭秘神秘的“OD”圈是如何讓青少年一步步走上成癮之路的。
四川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
【小如】
16歲吸食上頭“電子煙”
她說:“如果她抽我不抽 我們就玩不到一起”
“頭很暈,渾身無力,很不舒服,并沒有像他們說的那種感覺。”
在四川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里,即將20歲的小如回想起第一次吸食“加料”電子煙的感受,“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樣,一點也不好。”但盡管如此,她還是一次又一次地為依托咪酯而“上頭”,只是因為吸食這樣的“電子煙”是當時她“朋友圈”的“潮流”,和朋友一起吸食,可以讓她“更合群”。“我當時就覺得,如果她抽我不抽,就會玩不到一起。”
戒毒人員“小如”
小如出生在樂山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在她10歲時離了婚。
12歲時,一次經歷讓他們家在小縣城出了名,也讓小如成為同學們的笑柄,“當時爸爸因為倒賣賊贓被判了刑,還上了樂山本地的電視臺,同學、老師和周圍的人,看我們的眼光都變了。”此時的小如剛上初一,由于不愿意面對周圍人的指指點點,她越來越不喜歡去學校,也不愿意回家,每天跟社會青年混在一起,慢慢學會了抽煙喝酒。
依托咪酯列管一個月后 剛滿18歲她就被抓獲
一年后,小如的父親刑滿釋放,但他依然對小如的生活學習不管不問。而小如也在偶然中,撞見了父親吸毒,為了逃避一切,她選擇向在眉山的母親求助。小如得到了母親的大力支持,雖然學費不菲,但母親還是為她安排好了學校和住宿等事宜。
到了眉山后,小如卻開始自我放縱起來。16歲時,小如第一次接觸到了含有依托咪酯的“電子煙”。“當時不上學的時候,就跟著朋友一起抽“電子煙”,家里、酒店、KTV、酒吧。”
2023年10月1日,依托咪酯被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目錄,非法販賣、持有、吸食等,將按涉毒違法犯罪處理。小如獲取依托咪酯的方式變得更加隱蔽。“在微信上,一般就是我發幾個笑臉,然后轉賬給對方,他就知道我要多少,然后他就會把煙油放在自助存儲的貨柜里,我再去拿。”
11月初,相隔僅一周時間,小如就兩次因吸食含有依托咪酯的“電子煙”被警方抓獲。第二次被抓時 ,她剛剛度過18歲生日,這一次,她將面臨的是為期兩年的強制隔離戒毒。
戒毒人員“小如”
【小希】
初二吸食右美沙芬、笑氣、上頭“電子煙”
最“安全”止咳藥 也能變成讓人成癮的“魔鬼”
右美沙芬,是一種常見的止咳藥,在謹遵醫囑不過量服用的前提下,一度被稱為“最安全的止咳藥”,就是這樣“安全”的止咳藥,卻成為一些藥物濫用者眼中的“OD神藥”。
2023年的夏天,在成都一小區內,當巡邏民警打開一住戶大門后,撲面而來的刺鼻氣味和眼前的場景讓民警忍不住后退半步。房間內,三人手舞足蹈、精神亢奮,一人躺在床上神志不清、認知模糊。據其中較為清醒的一人介紹,他們四人是朋友關系,在被民警發現前,他們正在房間內配著白酒每人分別口服了14至28片不等的右美沙芬片。其中一人經送醫后診斷,屬于藥物中毒性意識障礙。
作為止咳藥品,“右美沙芬”在成癮性方面,比其他眾所周知的毒品有更強的“隱蔽性”,因此,當它悄悄走進校園,被青少年當作“好玩”的東西分享時,很多家長都未能引起重視。
四川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內的戒毒人員
12粒右美沙芬 讓曾經健康的她差點癱瘓
今年剛滿18歲的小希就是它的受害者之一。最初接觸右美沙芬時,小希還在上初二。“當時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我的朋友拿給我說,最近他們都在吃這個,很好玩, 讓我試試看就知道了。”第一次小希用可樂喝下了12粒右美沙芬片,隨之而來的是嘔吐不止,心慌心悸。“有抗拒過,但是我的好奇心驅使我去吃。”
從右美沙芬開始,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小希在“朋友”的帶領下,又逐漸接觸了笑氣、含有依托咪酯的“電子煙”等毒品。很快,她的身體就在毒品的作用下,拉響了警鈴。“長滿了口腔潰瘍,完全吃不下飯,有一次上樓梯的時候摔了一下,然后就完全站不起來了,在醫院躺了差不多3個月。”
盡管身體已出現多種問題,但這也依然沒能讓小希停下來。直到被當地警方抓獲,不得不面對強制隔離戒毒時,小希才遠離了那些本不屬于她這個年紀的毒品。
毒品不該成為開啟“朋友圈”的“鑰匙”
回想起自己一步步被毒品控制的青春,小如和小希有很多個后悔的瞬間。
缺少關愛的原生家庭,同學朋友的不良示范,日益復雜的毒品環境,每一個誤入“毒圈”的青少年,似乎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
戒毒人員望向窗外
然而,當毒品不再局限于冰毒、海洛因,吸食的方式不再局限于針頭注射,當它們穿上了“電子煙”、跳跳糖、網紅飲品的“隱形外衣”,面對“朋友”發出的“邀請”,你是否還能堅定拒絕這把加入“朋友圈”的“鑰匙”呢?
真正的友情不會以犧牲個人愛好、踐踏他人底線的方式出現。如果有人以試毒為代價,邀請你加入他們的小團體,希望每一個青少年都有說不的勇氣。
因為,人生沒有后悔藥,青春只有一次。
從軀體成癮到“心癮” 防治核心是人而非藥
“毒”字有母,染毒母擔憂,未保和禁毒是并行的重要任務。
《禁毒法》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禁毒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禁毒宣傳教育。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予以協助。”
“我們說的成癮,主要是軀體依賴和心理依賴,最大的問題是心理依賴,因此防治的核心更應聚焦在‘人’本身。”長期從事禁毒宣傳工作的四川省公安廳民警劉思余介紹,近年來,吸毒人員趨向低齡化的現象值得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有數據顯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未成年涉毒案件占了一定比例。相比成年人,未成年人涉事不深,加上盲目模仿,一系列特定的心理特征使他們更容易受到毒品的侵害。一旦沾染上毒品,隨之而來的缺乏毒資、精神麻痹等一系列問題,往往容易誘發從吸毒到販毒,從違法到犯罪的轉變。
因此,青少年遠離毒品,需要全社會共同樹立全民禁毒意識,從宣傳、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多管齊下、群策群力,凈化社會環境,真正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