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存量時代落幕,環保產業正經歷著深度重構的“結構性變革期”:一邊是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傳統領域增速放緩,一邊是資源化、碳捕集、智慧監測等新興賽道資本扎堆;一邊是中小企業舉步維艱,一邊是頭部企業加速并購整合;一邊是技術同質化企業面臨系統性出清,一邊是跨界資本強勢入局。
站在環保產業大洗牌的關鍵轉折點,作為最具市場化的環保行業年度盛會,第26屆中國環博會即將于4月21-2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產業平臺恰如一面多棱鏡,其參展商結構的每一絲變化,都將折射著產業轉型的真實脈象。
在距離第26屆中國環博會開幕約半個月的當下,我們有幸與主辦方進行了深度的交流,試圖解碼環保產業撕裂式的產業變局將會在這場行業盛會上如何具象化的呈現。
龍頭引領與中小協同,
行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
展商結構呈現明顯的“輕量化”趨勢。據環博會項目總監胡勛洲先生介紹,從展商的企業規模和類型來看,諸如威立雅、盈峰、上實、清新環境、賽萊默、中節能、創業環保、上海環境、北排、申能、上海建工等一眾實力強盛的環境綜合服務商依然是展會的中流砥柱。但受制于政策調整、市場需求、現金流壓力等因素,與往年相比,大型工程公司的參展數量和參展面積有所縮減。與之相對應的是,專精特新小巨人、專注于某一領域的技術型中小企業和初創技術公司在全部展商中占比超80%,凸顯了當前市場邏輯的轉變:當環保產業從“大基建”轉向“精細化運營”,技術型企業在產業升級迭變期將更受青睞。
涌現超過500家新展商,環保產業的活力仍在。環保產業脫下政策“光環”后,不少企業正在悄然離場,又有不少新企業在積極加入。據了解,本屆中國環博會約有超過500家企業是首次參展。這些“新面孔”大多聚焦于工業廢水零排放、VOCs治理、膜材料、資源化等細分領域,顯現出“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鮮明特征。500家新展商的亮相,既是對“環保產業飽和論”的有力回擊,也揭示了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的必然路徑。當傳統治理需求趨于平穩,新的增長極正在政策與技術的交匯處不斷萌發。
盡管受行業變革影響,本屆中國環博會展商規模及展示面積略有縮減,但仍吸引了2,200余家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持續領跑全球環保行業展會,穩居亞洲旗艦地位。
政策倒逼+需求升級:
哪些板塊正在‘踩油門’?
污泥處理板塊的“數量收縮”與“質量躍升”并存。由于市政污泥處理設施新建項目需求放緩、內卷式競爭造成的利潤空間壓縮、政策門檻抬高倒逼企業升級技術等行業挑戰,部分技術儲備不足的污泥處理企業被迫退出。據主辦方介紹,盡管本屆中國環博會污泥板塊的參展企業數量出現小幅下降,但諸如景津、中大貝萊特、同臣、興源、博一、新環、大張等行業龍頭企業依然還在,他們將展示出龍頭企業如何憑借技術迭代能力、應用場景拓展能力、行業生態整合能力在行業整合和市場洗牌中占據優勢地位。
水處理耗材板塊市場活躍度持續高漲。據了解,本屆中國環博會上,將會有杜邦水處理、時代沃頓、水藝膜、津膜、久吾高科等超過200家膜分離技術相關企業參展。同時,水處理藥劑與殺菌消毒等領域企業的參展數量有顯著的增長。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水處理耗材這一細分領域的強勁增長勢頭,更與當前污水提標改造和資源化利用的“剛需”爆發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當膜材料開始用于鹽湖提鋰、藥劑能夠同步實現減污降碳、消毒設備集成 AI 運維時,耗材企業已不再是水處理產業鏈的附屬環節,而是資源循環與能源再生的核心參與者。這種角色轉變,不僅解釋了參展商數量的增加,更預示著環保產業正迎來“技術驅動價值”的新周期。
環境監測與檢測行業從“設備普及期”邁入“精準治理與數據賦能”新階段。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及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入深水區,環境治理從“看得見污染”轉向“算得清源頭”,市場需求正從硬件采購轉向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環博會項目總監表示,今年環博會的環境監測板塊展商數量相較去年也有小幅增長,但更為值得關注的是,賽默飛、先河、聚光、島津、哈希等行業龍頭企業將融合物聯網、AI算法與大數據分析等數智化技術,構建 “感知終端+智能算法+決策平臺”的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充分彰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作用。
盡管傳統的水處理、固廢處理等環保領域市場逐漸趨于穩定,但展會推出的多個特色展區,如資源循環利用,風、光電組件回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卻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南方路機、群峰、陶朗、嘉諾、威斯肯、恩瑪、首譽、聯冠、瑞鋼、拜恩等知名企業覆蓋從高效回收、智能分選、精細拆解到綠色再利用等全產業鏈。
觀眾預登記同比大幅增加
多元化邀約不負行業信賴
環博會項目總監透露,本屆展會的預登記觀眾同比大幅上升,業內人士坦言:在環保行業變革期充滿諸多焦慮與渴望,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讓企業急需尋找新方向,技術迭代的壓力也讓專業人士擔憂是否能跟上時代步伐。而中國環博會作為業內集中度、專業度、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交流平臺,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通過與同行交流,他們可以獲取新靈感和應對策略,推動企業與行業共同進步。
除產業轉型需求驅動外,主辦單位在觀眾邀約領域的系統性升級成為拉動行業交流的關鍵引擎。胡總監表示“通過構建‘精準觸達+深度邀約’雙輪驅動模式,本屆展會在參觀團組織、廣告投放留資、國際買家邀約三大維度實現突破,觀眾預登記數量同比大幅增加。”
據主辦方統計,通過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的行業組織機構定向邀約,目前已經邀請到全國各地區環保局、水務局、城管局、水務集團、垃圾焚燒廠等市政單位,以及化工、電子、紡織、建筑材料、表面處理、橡膠塑料、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等重點制造業的110余個參觀團。
線上線下聯動投放6.8億次曝光,深度觸達80萬+用戶決策者。重點布局短視頻平臺,特別制作 "環保技術推薦官" 系列推薦短視頻,助力參展企業的優質技術獲得更高頻的曝光。
啟動全球鏈接計劃,重磅推出一系列海外推廣措施,重點錨定東盟、中東、“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輻射南美、北美、歐洲市場,利用IFAT全球網絡資源,邀請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度、越南等10余個國家的采購參觀團,吸引來自海外新興市場的6000+采購商注冊。
站在環保產業變革的“第一視角”,我們可以看到更具專業性和前瞻性的發展方向,也將更清楚如何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挖掘藍海潛力、搶占優勢地位。2025年4月21-23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不見不散!
立即掃描二維碼 領取免費門票~
編輯:zbl
發布:zbl
中環網聲明
1. 凡標明“原創”或來源注明“環衛科技網”的文章,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2.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系:131 0541 5928(同微信);
4. 本作品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熱線:0531-8260 736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