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業格局風云激蕩,供應鏈穩定性向何處尋找?
4月7日,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鏈博會開啟100天倒計時。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供應鏈穩定遭遇空前挑戰背景下,鏈博會將持續向世界發出深化合作、強鏈穩鏈的“中國聲音”。
國際貿易風云變幻,中國成供應鏈“穩定錨”
作為經濟命脈中的“毛細血管”,供應鏈直接關系企業生產、經濟發展乃至國計民生。當前,關稅壁壘引發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維護供應鏈穩定成為全球企業的共同期盼。
新形勢下,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鏈博會日益成為推動全球產業鏈協作與創新的關鍵平臺,也是各國企業在中國探尋合作與發展機遇的重要窗口。
自2023年首屆展會舉辦以來,鏈博會吸引上千家企業踴躍參展,眾多跨國公司CEO親臨北京,以實際行動反對“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在中國達成加強產業協同、推動供應鏈合作的“鏈博共識”。
2025年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鏈博會將在北京舉辦。海內外對鏈博會的熱情彰顯中國在全球產業格局調整背景下“穩定器”作用。更多中國企業憑借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為全球供應鏈穩定注入確定性,帶來發展新機遇。
六大鏈條一展區,“鏈”動創新合作新機遇
從一個零件到整車系統,從一份快遞到無人機產業.....過去兩年,一個個供應鏈協作的“中國故事”在鏈博會被人熟知,一系列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活動在鏈博會上舉辦。
在往屆基礎上,今年鏈博會將設置先進制造鏈、清潔能源鏈、智能汽車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綠色農業鏈六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從研發設計到終端消費的全產業鏈條,展示“鏈上”合作新藍圖。
中國貿促會表示,相較于前兩屆,本屆鏈博會將更加突出“鏈”式展示邏輯,關注每個鏈條和重點企業的展示邏輯和方案設計,通過突出“鏈”味,提升展覽效果;更加注重國際合作,展示中國企業“走出去”為當地培育和延伸產業鏈、增進民生福祉所做的貢獻,以及產業鏈和供應鏈國際合作的新模式、新業態及新成果;更加關注創新集聚,將在先進制造鏈增設創新鏈專區,推動以專利為核心的創新成果轉化。
此外,今年鏈博會還將組織更多展前、展中和展后交流活動,積極推進展商聯盟建設工作,發揮鏈博會特點,加強展商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與前兩屆展會不同,本屆鏈博會將首次在夏季啟航,為全球參展商與觀眾提供更舒適的參展體驗。目前,已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汽車、醫藥、制造、金融等行業“新老朋友”簽約參展,他們將在7月齊聚鏈博,共商全球供應鏈合作新機遇。
供應鏈,也是“共贏鏈”
“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鏈博會這一平臺的前瞻性與實效性。”近日,湖北三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維力在第三屆鏈博會湖北推介會暨簽約儀式上介紹說,前兩屆鏈博會期間,有80余批次國內外行業協會和客戶到訪三環展臺。湖北三環已與沃爾沃、北京奔馳等主機廠達成了進一步合作意向。
據了解,僅第二屆鏈博會期間,參展商就簽署合作協議、意向協議210多項,涉及金額1520多億元人民幣。眾多企業家紛紛表示,在鏈博會上,供應鏈真正變成了實打實的“合作鏈”“共贏鏈”。
不僅如此,鏈博會還為企業科技創新和綠色合作搭建了廣闊舞臺。以第二屆鏈博會為例,數字科技鏈展區以底層技術變革、中層產業孵化、上層應用場景為展示邏輯,全方位呈現AI對各行業的深刻變革與賦能。綠色農業鏈展區則展示了從田園到餐桌的全周期產業鏈,重點推廣重構農業發展新動能的綠色農業新技術,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參考。
正如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所說,鏈博會以“鏈”為媒,聯接全球企業、產品和服務,構筑起中外產業互融、創新互促、市場互通的橋梁,已成為推動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合作共贏的開放型新平臺。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貿促
編輯/童思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