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池市宜州區北牙瑤族鄉的蔗田里,北斗導航種植機正沿著預設軌跡精準播種,無人機群在蔗海上空噴灑生物藥劑,蔗農們正將脫毒種苗植入物聯網監測的智慧農田。
作為廣西糖料蔗核心產區,宜州區近兩年以“穩面積、提質量、強鏈條”為核心,推動甘蔗種植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2023年全區甘蔗種植面積達26.5萬畝,2024年躍升至31.23萬畝,兩年間增幅達17.8%,糖業綜合產值突破35億元,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政策引擎激活種植熱情。2023年,宜州區啟動“耕地保衛三年行動”,通過“清桉還蔗”“清果還蔗”等專項治理,兩年累計騰退桉樹、柑橘等經濟林果地2.1萬畝改種甘蔗,其中2024年完成林果地改種1.28萬畝,占全年擴種任務的68%。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實施“四補一保”組合拳(種苗、農機、地膜、保險補貼+保底收購),2024年發放補貼資金超3000萬元,惠及農戶1.5萬戶,蔗農畝均收益穩定在2600元以上。
訂單農業筑牢產銷紐帶。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廣西博慶食品有限公司與189個行政村簽訂長期訂單,通過“保底價+市場浮動”收購機制,企業承諾每噸甘蔗收購價不低于540元,2023/2024榨季蔗農總收入達6.75億元,同比增長12%。北牙瑤族鄉種植大戶覃志剛感慨:“以前種果遇黃龍病血本無歸,現在改種甘蔗,企業包技術、包收購,200畝地年收入超50萬元。”
良種推廣突破產能天花板。2023年起,宜州重點推廣桂糖44號、桂柳05/136等高糖高產新品種,良種覆蓋率從95%提升至98.5%,糖分含量達15.3%,較傳統品種提高2.8個百分點。配套脫毒種苗良繁技術,建成年產500萬株的脫毒種苗加工廠2家,推動畝產從4.8噸增至5.2噸,核心示范區單產突破8噸。
數字農田重塑生產場景。在北山鎮雙塘村萬畝“雙高”基地,生態溝渠與物聯網傳感器交織成網:墑情監測系統實時傳輸土壤數據,無人機巡田識別病蟲害,水肥一體化設備精準滴灌。2023年該片區甘蔗畝均增產1.1噸,帶動176戶農戶戶均增收3.2萬元。目前全區已建成智慧蔗田3.2萬畝,機械化率提升至68%,人工成本下降40%。
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在廣西博慶食品有限公司石別糖廠,甘蔗經過壓榨、提純、結晶,化作“石花”牌白砂糖;蔗渣制成環保紙漿,糖蜜發酵生產高端酒精,濾泥轉化為生物有機肥。2024年企業產值達9.69億元,同比增長46.2%,每噸甘蔗附加值增加380元,資源綜合利用率超98%。(林秋妮)
來源:宜州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