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社網站近期發布的一篇文章注意到,在過去八年同美國在貿易領域的較量中,中國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擁有相當大的應對空間。
多年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者已經建起了一個在相當程度上抗壓的經濟。
文章注意到,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消費者日常從超市、在購物中心或者在線電商平臺購買的產品:智能手機、電腦、游戲機、家具、玩具以及服裝。對這些物品加征54%的關稅,美國消費者很快就會感受到。而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則大為不同:絕大多數中國自美國進口的商品屬于制造業的中間品,比如液化天然氣和原油、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飛機以及塑料,都是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不太可能購買的東西。
文章稱,特朗普政府的關稅主要落在了美國普通消費者的身上,他們已經經受了四年的高于目標水平的通脹,并目睹利率接近約20年來的最高水平;而中國的關稅則影響的是不同的群體,主要是生產商。目前,中國的基準貸款最優惠利率處于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消費者價格也在下降,這意味著中國擁有相當多的空間來應對關稅對供給側的沖擊,而美國經濟已經在崩潰邊緣。
文章還注意到,在美國商品進口中,中國往往占據相當大比例,這使得美國消費者很難轉向其他供應商。與此相反,在除了飛機引擎以及某種程度上說大豆之外的幾乎所有中國主要進口的產品品類中,美國都只是相對較小的供應國。此外,如果美國市場對中國關閉,中國還擁有廣泛而多樣的其他出口市場。
文章注意到,自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以來,美國占中國出口比重的降幅,要大于中國占美國進口比重的降幅。即便是在當下,中國也在利用這一契機與其他貿易國建立關系。 對于中國來說,特朗普政府的“自我傷害”意味著一個機會。對于其他國家來說,中國也是一個更加友善的貿易與投資伙伴。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