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起,《上海市中小學體育工作管理辦法》正式施行,“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是其中最受關注的內容。
3月17日,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閔行永德學校的足球聯賽正式拉開帷幕。這不僅是學校本學期的一大體育盛事,也是該校從2019年開始堅持每月一賽體育活動傳統的又一例證。早在2-3月,學校已開展了趣味打方包的全校比賽,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享受到了體育帶來的快樂與激情。
每月體育賽事如何開展?如何保證全校學生都參與體育活動?學校又是如何落實“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的呢?
一起走進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閔行永德學校的校園→
每月一賽事 磨煉其意志
“加油,打那里!”“快,打翻他的方包!”3月初,華師大附屬閔行永德學校舉辦了打方包大賽的總決賽,場面熱鬧,同學們都激情觀賽,為選手們加油鼓勁。
三(4)班的蔣羽喆同學奪得冠軍,他告訴記者:“其實我從小就愛玩投擲游戲,比如手擲泡沫飛機、小沙包擲遠等。”他還曾蟬聯校田徑運動會“小沙包擲遠”項目冠軍。賽前,蔣羽喆每天都堅持打磨基礎動作,并定期邀請家人進行模擬實戰練習,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以及分析對手、戰術預判的能力。
本屆打方包大賽是全校同學都參與的比賽,在一輪輪的比拼中,先決出了前10名選手,其中3位是女同學。“雖然男生更愛玩打方包,但這項游戲考驗的是同學們的手眼協調能力和短期爆發力,在這方面,女生也并不遜色。”學校的體育老師朱楊明介紹道。
該校的每月體育賽事種類繁多,既有足球、籃球、排球等傳統項目,也不乏擲飛盤、抓石子、打彈珠等趣味性強的活動。這些賽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激發了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圖 擲飛盤比賽
“經過2~3年的堅持,明顯能夠發現同學們的體質和抗挫折能力有顯著提升。從一年級時的愛哭鼻子,到三、四年級時的堅強不屈,每月的體育賽事成為同學們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朱老師認為,這些賽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身體,更磨礪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學校每月一賽事的舉措,在培養和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發展運動技能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我愛投擲。”“我更擅長踢足球。”“打乒乓好像很適合我。”如今,不少同學都表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學校也能在其中選拔更有興趣和潛力的學生。
每天2小時 強健其體魄
為了確保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華師大附屬閔行永德學校采取了多項措施。
在體育課堂上,老師們充分利用35分鐘的時間,既教授常規體育項目,又加入每月體育賽事的教學普及和拔高訓練。如在籃球賽季,體育課中會將學生分組,進行輪流比賽。
課間10分鐘也不浪費,學校引進了智能體育設備“魔鏡”,開設傳統趣味游戲角,并在教室內播放各類微運動的視頻,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偏好。
“我是‘魔鏡’上全校八段錦運動榜單的第一名。我很喜歡這項運動,跟著AI設備一起練八段錦,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讓我熟悉動作,教給家中長輩。”四(1)班的呂沐喆同學說道。
除了校內的體育活動外,學校還積極開展家校聯動。每天的大課間和午間,學生們進行每月賽事的訓練和比拼;而放學后,家長們也積極參與到孩子的體育活動中來。
在足球聯賽中,爸爸們組織班級球隊的訓練,媽媽們則專注于啦啦隊的排練。這種家校合作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在校內有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更將這份熱情延伸到了家庭中。
除了進行足球比賽,同學們還排練啦啦操舞蹈、設計比賽海報、構思賽徽、繪制旗幟等,開展了足球運動與語文、美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打通的項目化學習。
此外,華師大附屬閔行永德學校于去年就開始實施學校體育家庭作業制度,每日體育打卡內容種類豐富,包含專項技能訓練、體測訓練、親子游戲等。
校長嚴熙強調,體育教學是學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華師大附屬閔行永德學校構建了晨間體能喚醒、課間趣味活動、午后專項訓練、課后社團拓展這四大板塊。這些板塊的構建旨在讓學生們的體魄更強健、意志更堅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