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馬斯克即將獲悉美國潛在對華作戰頂級機密?《紐約時報》援引兩名美國官員的消息稱,美國國防部原定于3月21日向馬斯克作簡報,內容是美國為可能與中國作戰制定的軍事計劃。由于相關計劃的機密性和馬斯克身份的復雜性,這一消息立即引發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防部官員連忙辟謠,馬斯克更是暗示將對“惡意泄露消息”的人進行追責。介紹稱,戰爭計劃屬于最高級別的軍事機密,一旦提前被對手掌握,將大大降低美國的成功性。
據了解該計劃的官員透露,對華戰爭計劃絕密簡報由20到30頁幻燈片構成,展示了美國會如何應對這樣的沖突。簡報內容從中國發出威脅和警告開始,到美軍針對中國目標的各種打擊選項及時間表,這些內容用于提交給特朗普總統以供決策。在《紐約時報》發布這篇報道后,五角大樓首席發言人肖恩·帕內爾發表聲明稱:“國防部很高興在周五歡迎埃隆·馬斯克訪問五角大樓。他是由國防部長赫格塞思邀請的,只是來這參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講話,馬斯克在一旁旁聽(資料圖)
在多方緊急辟謠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再次否認了有關計劃在五角大樓舉行此類簡報會的報道。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當天宣布一份美軍新型戰斗機國防合同的記者會上,特朗普回應稱,“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任何潛在戰爭”。但他同時聲稱,如果戰爭真的爆發,美國“完全有能力應對”。“他們編造了這個故事,因為這是一個好故事。他們都是非常不誠實的人。”特朗普稱《紐約時報》的報道讓他大感意外。
為何一場會議引發軒然大波?關鍵在于馬斯克的特殊身份。他既是美國國防部核心供應商,又在中國擁有龐大商業利益。這種“腳踏中美兩條船”的背景,讓美國內部對其接觸軍事機密充滿警惕。特朗普罕見承認:“埃隆在中國有業務,他可能會受影響。”更深層矛盾在于美國對華戰略的撕裂。一方面,美軍近年來在南海動作頻頻,智庫報告直言“為最壞情況做準備”;另一方面,中美經濟深度捆綁,全面沖突意味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馬斯克此前訪問美國空軍學院(資料圖)
從馬斯克的五角大樓之行到特朗普的表態,再到美國的產業現狀,無不透露出一個信息: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是在保持威懾的同時避免事態升級。這或許就是特朗普所說的"不想打,但準備好了"的真實含義,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但它揭示的問題值得深思。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大國之間的關系早已不是簡單的非友即敵,而是錯綜復雜的利益交織,或許,這才是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小心翼翼處理中美關系的根本原因。
但問題的關鍵是,美軍到底有沒有制定對華作戰計劃?如果有,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美國近年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不斷加強,航母、轟炸機、導彈防御系統,樣樣不缺。這些動作,顯然不是鬧著玩的。美軍高層也多次公開表示,要應對“大國競爭”,這“大國”指的是誰,大家心知肚明。面對美軍的潛在威脅,我們得有強大的國防力量。近年來,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些硬實力,是我們應對美軍威脅的底氣。
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發布會(資料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近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在回答有關美方發布報告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的問題時,發言人表示,美方年復一年發表這類不負責任、充滿偏見的報告,散布“中國威脅論”,鼓噪大國競爭,不過是為了遏制打壓中國、維護自身霸權找借口。正所謂“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我們奉勸美方,不要用自身的霸權邏輯來鏡像中國,不要用過時的冷戰思維來看待中美關系,不要以戰略競爭為名行對華遏制打壓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