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上曾火過這樣一個梗,“我平等地恨每一個人”。
這個梗用于當代網友精神崩潰發泄時說的的話,具體指心情煩躁到不是只恨引起自己心情不好的人或物,而是已經到了每一個人都恨死了的程度。
其實這也不算是梗,這句話是動畫片海綿寶寶里的章魚哥說的。
這個梗被網友用來拍短視頻,恨這個,恨那個,連父母都要恨。
如果說恨每一個人是在玩梗的話,那么恨父母就不是了。
因為父母這個存在和世界上其他存在都是不一樣的,父母是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對這樣的人都能恨起來,那一定是真恨。
為什么年輕人會恨父母?
父母的控制欲,讓人窒息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得聽話,就得按照自己安排的人生軌跡走,否則就是不孝。
孩子從小到大,衣服怎么穿、朋友怎么交、工作怎么選,全都有他們的影子。
2022年,一位網友發布了關于自己表妹的遭遇,讓人唏噓不已。
這位網友和表妹是內蒙古那邊的,表妹高考成績非常棒,可以報考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
但是,表妹的母親、父親卻哀求妹妹放棄南京大學,理由是“女孩子不用去那么遠”、“在內蒙古讀一個師范,將來當老師”。
女生不愿意,結果父母就在地上一直磕頭。
這種情況下表妹應該怎么辦?表妹能怎么辦呢?父母給她嗑上頭了,大概率表妹是沒辦法去南京讀書了。她心里會怎么想呢?
也許有些東西已經埋在她心里了,甚至她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憎恨自己的父母了,她不是不孝,而是真的被逼急了。
“以愛為名”的情感綁架
很多父母特別喜歡說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這句話簡直是年輕人心理防線的終極殺器。
有個網友分享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小時候被父親家暴,母親卻告訴她:“你爸爸也是愛你的,只是不會表達。”
后來她結婚了,老公打了她,她媽媽依舊說:“他只是脾氣急,你多包容。”
最后女孩徹底崩潰,選擇了離婚,并跟母親斷絕了關系。
這就是典型的情感綁架,父母用愛當作武器,讓孩子無法反抗,還得心懷感恩,看來,這世界上最難逃脫的,不是監獄,而是父母的愛。
心理學家武志紅提出一個概念——“巨嬰父母”。
有些父母的心理成長停留在嬰兒期,他們只知道自己有需求,卻不顧孩子的感受。
他們的“愛”不是給予,而是索取,甚至是傷害。
一個孩子從小被這樣的父母折磨,長大后,還能不憎恨嗎?
父母觀念落后,與現實脫節
時代變了,但很多父母的觀念還停留在二三十年前,他們拿自己那套成功學來教育孩子,完全不考慮時代變遷。
比如:父母總覺得鐵飯碗才是最穩定的,考公考編是唯一的出路,再不濟也得當個老師;
但現在的年輕人更注重興趣和自我實現,可父母不理解,覺得孩子那是瞎折騰。
像上面例子中的表妹,父母非要讓這么高的分數屈才上個師范,簡直把孩子親自摔在了起跑線上。
還有,孩子大了,父母覺得到了年紀就該結婚了,甚至會強行安排相親。但年輕人更看重感情和獨立自由,面對催婚,很多人只想逃離。
以上只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那就不用多說了。
不過話說回來,當年的80后被父母稱為垮掉的一代,90后被稱為徹底沒希望的一代,而00后之后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更是不可理喻的一代。
無論哪一代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不行的。這就是年輕人的困境:不管怎么努力,在父母眼里,永遠是個失敗者。
所以年輕人大可不必再內耗了,恨自己的父母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因為父母永遠需要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
什么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能改變一下呢?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The End - 作者-李眉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