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為弘揚傳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4月2日,六安路小學中鐵國際城校區五年級19中隊以“青團寄春思,一口念清明”為主題,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活動。在輔導員老師的精心策劃和五名家長義工的協助下,學生們通過親手制作青團,感悟傳統節俗,在實踐中傳承文化根脈。
知習俗:清明文化潤心田
活動伊始,師生共同觀看了清明節風俗文化短片。從“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農事諺語,到踏青、祭掃、插柳等傳統習俗,再到寒食節與清明節的歷史淵源,生動的畫面和講解讓隊員們深刻理解了清明不僅是自然節氣,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感恩自然的文化內涵。
學技藝:巧手制團傳匠心
“青團的外皮要用艾草汁揉面,內餡要包得均勻......”在家長義工的示范下,隊員們化身“小小手藝人”,聚精會神地學習青團制作技巧。揉面、裹餡、搓圓,每一步都飽含匠心。家長義工們穿梭于小組間,手把手指導孩子們掌握要領。教室中彌漫著艾草的清香,歡聲笑語中,一個個碧綠圓潤的青團逐漸成型。張同學興奮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包青團,雖然一開始總露餡,但和同學一起合作特別有趣!”
品春味:勞動實踐悟傳承
活動最后,隊員們將親手制作的青團整齊擺盤,分享勞動成果。輔導員老師表示:“這場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傳統美食的制作,更讓他們在勞動中感受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道理。青團寄托著對先輩的思念,也飽含著對春天的期盼?!?/p>
此次活動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勞動實踐深度融合,通過家校協同共育,讓清明文化在孩子們的指尖“活”起來。一顆顆青團,串起古今情懷;一次次實踐,滋養文化自信?;顒咏Y束后,隊員們將青團帶回家中與親人分享,讓傳統節俗的溫暖在家庭中延續,真正做到“一口青團念清明,代代相傳中華情”。
(方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