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友發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新片扎堆并沒有帶來一個票房回暖的清明檔。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4月6日21時,2025年清明檔票房3.77億,不到去年8.43億檔期票房的一半,觀影人次923.6萬,同樣不到去年的一半。排除因疫情停業的年份,今年是近十年票房表現第三差的清明檔。
近十年清明檔票房 圖源:燈塔專業版
其實今年的清明假期由于不調休,大大帶動了大眾的消費熱情,但是人潮和消費需求都沒有涌向影院,旅游景點的“熱”和影院的“冷”形成了鮮明對比。
各個維度的數據都顯示,今年清明假期大眾的出行熱情頗為高漲。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初步統計顯示,清明假期三天,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7.9億人次,日均2.64億人次,同比增長7.1%。去哪兒數據也顯示,今年清明假期國內熱門城市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10%,酒店預訂量增幅達兩位數。
旺盛的旅游需求,可能一定程度上沖淡了觀影需求。各大景點的搜索趨勢以及消費趨勢都在增長,這讓大眾未必能在三天的短假期中,再抽出時間去影院消費了。
當然,出行需求旺盛不是票房下滑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大眾對進入影院的興趣缺缺。早在清明檔之前,電影市場就已經變得冷清。今年3月的月票房僅有19.07億,相比去年3月的27.88億,減少了近9億。
在清明節前的4月2日,影院的單日票房已經下降到了1367.97萬。而去年的同期,單日票房還能達到4060.75萬。對比之下,今年清明節前的大盤已經降至冰點。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由于新片供給,小檔期的表現就已經十分疲軟,之后只有春節檔表現超出了市場期待。除非清明檔有重量級新片出現,否則很難帶動大家的觀影熱情。
與縮水的票房形成對比的是,眾多新片在檔期扎堆。在清明期間,共有十部新片上映,其中包括兩部重映片。
多部新片在清明節扎堆,然而采用人海戰術沒有帶來爆款的出現。在清明檔期間,表現最好的是引進片《我的世界大電影》,其檔期票房達到1.05億,這部電影也是今年到目前為止引進片中票房表現最好的。
圖源:燈塔專業版
《我的世界大電影》的成績,更多和原本的游戲IP有關——《我的世界》游戲擁有大量的低齡玩家,因此也帶來了家庭觀影需求。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提供的數據,《我的世界大電影》多人結伴觀影比例高達14.6%,僅次于《哪吒之魔童鬧海》的22.8%,是清明假期家庭觀眾合家觀影的重要選擇。
但這也讓電影難以產生破圈效應,其5.8分的豆瓣評分更是無法形成口碑效應。清明檔上映的其他新片口碑都算不上出彩,其中豆瓣評分最高、張藝興主演的《不說話的愛》目前評分為7分,其他新片豆瓣評分都低于7分。
在上映的新片中,還有一些雖然演員班底配置不差,但由于積壓太久而存在一些消費的錯位,比如由饒曉志監制、肖央、春夏主演的《陽光照耀青春里》殺青于2021年,梁朝偉主演的《獵狐·行動》殺青于2019年,這幾年電影觀眾的消費需求變化太快,這些電影也很難和觀影口味形成回應。
可以反映新片頹勢的,是今年的清明檔票房季軍竟然還是《哪吒之魔童鬧海》,而且其成績和亞軍《向陽·花》區別不大,后者由馮小剛執導、趙麗穎主演。這一方面反映了《哪吒2》強大的長尾效應,另一方面也證明春節后沒有能續接熱度的爆款出現。
清明檔的慘淡表現,影響的將會是整個4月的票房。電影市場的一貫規律是,需要一部或多部爆款來持續加熱檔期和市場大盤,從而帶動觀眾對其它電影的觀影熱情,否則就會一直保持在低水位,清明檔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那么電影行業只能把加熱大盤的希望寄托于接下來的五一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