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東方天又暗
2024年1月19日,曉東如北國梅枝梢頭的冰花般隨風散去。聽到這個消息,真無法接受。因為數月之前是知道她外出參加會議后返港不適住院,但一直聽到的都是她在積極治療,真無法想象病情會如此急促不控。
2023年3月12日,疫禁剛開不久,曉東和香港故宮周生以及許小姐同來松山湖館里做客,并一起午餐,無比歡喜,至黃昏才回程。
2017年11月13日,受天津市和平區文旅局邀請,望野博物館在國保單位“慶王府”內開創性利用歷史古建筑進行展覽活化:舉辦了由天津市和平區政府為主辦方的《盛世·和平——“一帶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盛大展覽,這也是津門當年最火的大型文物展。隨展還有賢朋滿座的專業學術研討會。展覽籌備中,我就提前約了曉東一起北去津沽。展覽開幕式盛大,新華社做了大篇幅的重點新聞,全媒體報道的題圖新聞照片,就是新華社記者白禹拍攝,曉東在低頭看“唐代三彩鳳首壺”。
2017年4月23日,深博舉辦學術研討會,會后尚剛先生、姜捷館長、衛榮教授、志錄所長、學雷館長、陽興博士,曉東等一眾大家聚餐,特別開心。尚先生善飲,所以眾人都未少喝。餐宴結束,一起走出外間,在中庭時,尚先生講笑話,曉東面色醺紅大笑,我隨手拍下。今日再觀只余存念。
位于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山頂新亞書院旁有一片寧靜開闊之地,稱為“合一亭”。靠近山邊有一顆巨大枝葉若傘蓋的榕樹在那里,榕樹下薄薄一池碧水,水面如鏡,一眼側望于山下港灣之水天接于一線,別樣美妙,世稱海天一色的——天空之鏡。新亞學院創辦人錢賓四先生的《論天人合一》鑿刻一旁,使此地更顯絕妙。曉東帶我至“天空之鏡”參觀時留下此照,依稀記得當時可以遠眺馬鞍山那巨大觀音像,但那座廟還有修建好。所以此照時間距今超過十年矣。
轉瞬又是一年清明到,各如煙散去的親人、良賢、友朋皆如影而來,無盡感懷。
清明前兩日,收到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曉東家人委托發來《許曉東學術文集》,文集共807頁,厚碩沉重,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曉東的仝仁們辛苦校閱編輯。
匯編從1998年至2024年,已刊發以及未刊稿共計78篇,未獲出版授權沒有匯入文集的還有21篇,計99篇。南宋張侃詩云:“九九數來無可數,都將犁耙去耕田。”曉東留世論稿,九九之數,亦無可數,想來這是上天對她勤耕學田最高的褒獎。
受人之托,再托于友;忠人所托,以為安心。
曉東云去后,我幾乎從未和任何人單獨聊起關于她的事,但作為摯友,心里總憶起交集的過往。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曉東家人發來新刊《許曉東學術文集》委托我代為轉贈學林同好,以惠來者。翻開扉頁看到曉東抱臂花影(1968——2024),感慨良多。第一時間短信告知尊友程與天先生,想請他特刊一方朱印——“曉東遺香”。程先生古稀有五,一天之后的清明節晨早,程先生即將“曉東遺香”朱印拓影發來。我立刻回復“感恩,程先生”。程先生復四字“老眼昏花”;友朋之關照,盡在心底,無限感激。
今日收到程先生從三亞快遞來“曉東遺香”。
立刻將朱印鈐于曉東花影之下,紅顏燦然,以奉尚饗!
乙巳年庚辰月乙巳
清明后兩日 閻焰 記
(附記:有喜歡金銀玉器研究的同好,請掃描二維碼登記您的個人信息和專業。請正確填寫您的收件信息!《許曉東學術文集》我們在鈐好朱印后會一并奉寄。第一組贈送,計100冊。)另:無法境外投寄,須提供國內地址及電話。
紀念 | 金曜風華——追憶摯友許曉東教授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58537
復制網址至瀏覽器打開 。
“征文”與投稿?
我們希望聚合有生命力的與藝術、收藏、歷史研究相關的原創思想觀點、有獨特視角的學術見解,所以特別開放原創內容投稿通道。尤歡迎觀點新穎、論證縝密、文字精煉、引注完整的研究佳作,務求恪守學術道德,謝絕一稿多發。歡迎朋友們踴躍投稿。
投稿郵箱wymuseum@163.com
博物館開放時間
深圳:周二至周日 09:00-21:00,周一閉館
松山湖:周二至周日09:00-19:30,周一閉館
地址
深圳市龍華區龍華大道1377號龍華文化藝術中心三樓
東莞市松山湖禮智路1號松山湖望野博物館
電話
深圳:0755-81781731
松山湖:0769-2222297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