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必選近日發布了2024年全年業績報告。盡管公司營收達到人民幣13.05億元,同比增長23.7%,但巨額虧損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2024年全年虧損人民幣11.60億元,同比僅收窄8.3%。這也是優必選連續多年虧損的又一個年度,盈利之路任重道遠。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優必選的營收在增長,但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消費級機器人業務,而非市場更為關注的人形機器人板塊。
根據業績交流會上透露的數據,2024年公司的人形機器人業務收入僅為人民幣3500萬元,全年交付的數量僅有10臺。與公司高調宣傳的產業化落地形成鮮明對比,數據的差距引發了市場對于其商業化能力的質疑。
面對虧損與市場信心的雙重壓力,優必選的高管團隊在2025年4月1日宣布增持公司股票,總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這已經是自2025年1月27日以來的第二次增持行動。管理層試圖通過這一舉措來提振市場信心,但從目前的股價表現來看,投資者的態度依然謹慎。優必選的市值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下滑,并在8月底跌破90港元/股的發行價。
盈利困局下的收入構成與增長難題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4年,優必選的總營收達到人民幣13.05億元,同比增長23.7%。在整體營收增長的背后,毛利也從上一年的人民幣3.33億元增加至人民幣3.74億元,同比增長12.4%。不過,毛利率卻從31.5%下降至28.7%,這一下滑主要歸因于公司業務結構的調整,尤其是消費級機器人收入占比的提升。
按照財報披露,優必選的收入主要來自四大業務板塊:教育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物流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行業定制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以及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硬件設備。
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是消費級機器人業務,全年收入為人民幣4.77億元,同比增長88.1%。這一板塊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智能寵物用品和家庭智能設備在國內外市場的熱銷。
然而,消費級機器人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反而拖累了公司整體的毛利表現。優必選在財報中明確指出,毛利率的下降與產品組合變化密切相關。消費級機器人業務的快速增長,使其在總收入中占比達到36.5%。但這一板塊利潤率的劣勢卻削弱了公司在盈利改善上的努力。盡管銷售額顯著提升,虧損幅度卻未能有效縮減,這也成為優必選當前面臨的矛盾之一。
相較之下,優必選的其他業務板塊表現則顯得不盡人意。2024年,物流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收入為人民幣3.22億元,同比下降17.5%。公司將此歸因于部分項目交付與驗收的延遲,導致收入確認的推遲。物流機器人本是公司過去幾年內表現最為穩健的板塊,如今的業績下滑也使得公司整體收入增速受到明顯抑制。
教育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業務的表現同樣平淡。2024年,這一板塊實現收入人民幣3.63億元,同比增長4.6%。在優必選早期的市場規劃中,這一領域曾被寄予厚望。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這一業務的增速已經顯著放緩。
倒是其他行業定制智能機器人業務在2024年錄得了較為可觀的增幅,收入達到人民幣1.41億元,同比增長126.1%。不過,即便是如此亮眼的增長,也無法掩蓋其在公司整體收入中占比依然較小的事實,僅為10.8%。
優必選方面解釋稱,這一增長主要來自于新應用場景的拓展與人形機器人銷量的增加。然而,從全年人形機器人僅交付10臺的數據來看,這一說法顯得頗為尷尬。
當前的財報數據表明,優必選的營收增長更多依賴于消費級機器人業務的突破,但這一突破并未轉化為相應的盈利能力。同時,其他業務板塊的表現參差不齊,尤其是物流機器人板塊的收入下滑更是拖累了整體的營收表現。對于優必選而言,如何平衡高成長性業務與盈利能力的矛盾,仍然是一個待解的難題。
人形機器人的“救命稻草”?高管增持背后的壓力與焦慮
優必選在人形機器人賽道上的執念,早已不是秘密。自2024年上市以來,公司便不斷通過各種場合強調人形機器人業務的戰略重要性。
然而,從2024年全年的財報來看,這一“門面”業務的商業化進展遠未達到市場預期。全年僅交付10臺人形機器人,收入約為人民幣3500萬元,這一數字與公司宣傳中所描繪的產業化落地藍圖相去甚遠。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優必選在消費級機器人上的銷售額持續走高,尤其是在海外市場。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為人民幣4.28億元,同比增長85.5%,占總收入比例達到32.8%。優必選的寵物機器人、割草機器人、泳池機器人等消費級產品,在國外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然而,這一成績并未有效改善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反而因為毛利率較低而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表現。
人形機器人業務的進展緩慢,顯然讓優必選的高管團隊感受到了壓力。2025年4月1日,優必選董事會宣布,公司高管集體在公開市場增持公司股票,總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這已經是優必選在短短三個月內的第二次增持行為。今年1月27日,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曾以自有資金增持H股,試圖通過這種自救行為來提振市場信心。
然而,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這一舉措似乎收效甚微。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優必選的股價持續走低,并跌破90港元/股的發行價。公司在年內多次通過配股募資,總額超過20億港元,卻依舊未能扭轉市場對其前景的悲觀態度。對于優必選來說,高管的增持行為或許更多是一次“姿態上的自救”,而非真正的信心表現。
究其原因,還是在人形機器人業務的商業化路徑上,優必選始終未能找到突破口。雖然公司不斷宣稱人形機器人已經在工業制造、智能物流等場景中實現應用,但從實際數據來看,這一“高精尖”技術距離規模化生產與盈利仍然遙遠。與消費級機器人相比,人形機器人的高昂研發成本與較低的商業化落地效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與優必選同樣布局人形機器人的達闥機器人,在2025年初曝出資金鏈斷裂的消息。這家曾被譽為行業“獨角獸”的公司,由于資金流動性問題而陷入停擺,引發了整個行業對人形機器人賽道高成本、高風險的深刻反思。與之相比,優必選雖然未面臨如此嚴重的財務危機,但其多次配股融資的舉動也反映出公司在資金鏈上的壓力。
更大的問題在于,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業務不僅面臨商業化路徑的不確定性,還要直面價格戰的沖擊。數據顯示,優必選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合計賣出10臺,累計收入5980萬元,約合每臺近600萬元。而當前市場上,宇樹科技的G1量產版定價為9.9萬元、樂聚“夸父”人形機器人計劃將價格降至十萬元級別、越疆科技的DobotAtom起售價也僅為19.9萬元。在這樣的對比下,優必選的Walker系列的價格顯得“高高在上”,與市場化普及的目標漸行漸遠。
意識到高價策略難以為繼,優必選在2024年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定價為29.9萬元。這一價格雖較以往大幅降低,但依然比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更高。公司方面表示,未來將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擴大規模效應來進一步降低成本。然而,面對市場上不斷涌現的低價競爭者,優必選能否通過價格策略與技術優勢實現突圍,依然是一個問號。
面對競爭對手的沖擊與自身虧損的持續,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業務走到一個關鍵節點。如果在未來優必選無法在市場競爭中實現有效突圍,那么人形機器人這一“救命稻草”或將變成沉重的負擔。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