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鐘山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涉及布依族傳統美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知識產權案件。鐘山法院特邀區文體廣電旅游局、本地非遺傳承人代表等參與旁聽,并于庭后召開專題座談會,共話非遺文化傳承與法治保障新路徑,彰顯了鐘山區人民法院在守護民族文化遺產中的司法擔當。
立足本土:
司法護航布依非遺傳承
六盤水市作為多民族聚居地,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其中布依族傳統紋樣等作品不僅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更是本地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本案中,原告主張其作為布依族傳統美術作品的創作者,所創作作品被擅自用于商業銷售。法院通過個案審理,探索非遺創新成果的司法保護機制,既是對創作者權益的維護,也是對本地民族文化根脈的法治化守護。
庭審現場
近年來,鐘山區法院堅持立足審判職能,主動延伸司法服務,通過發布典型案例,開展“非遺保護普法進村寨”等活動,增強群眾對非遺文化的法治保護意識。此次案件審理與座談會的結合,正是鐘山法院將“保護民族特色”與“助力鄉村振興”相融合的生動實踐,體現了司法對本土文化傳承的深度參與。
現場旁聽
凝聚合力:
共筑非遺保護“本地化”防線
庭審結束后,鐘山區人民法院聯合區文廣局召開“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座談會。與會非遺傳承人結合自身經歷,提出非遺技藝在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原創認定難、侵權取證難等現實問題。區文廣局副局長王曉鑫則從行政保護角度,介紹了非遺項目申報、入冊等政策支持措施。
會上,鐘山法院針對非遺創作中的“傳承性”與“獨創性”法律界定、侵權防范及證據固定等提出專業建議,共商通過建立“非遺專家庫”提升本地文化品牌價值的可行性,并提議加強跨部門協作,完善“行政+司法”聯動保護模式。
一名參會的小花苗刺繡非遺傳承人表示:“通過法院組織的這次活動,我深刻感受到法律是守護非遺的堅實后盾。未來既要堅守傳統技藝,也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我們的文化創新。”
創新實踐:
司法賦能非遺“活態傳承”
鐘山法院將進一步深化非遺司法保護實踐,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非遺傳承法律保護機制,如建立傳承人權益保障綠色通道等,助力本土民族非遺文化“活起來、傳下去、走得遠”,護航“非遺+文旅”融合發展。同時,還將聯合教育部門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將民族傳統紋樣設計、民族手工藝等融入課程,培養年輕一代的文化認同與傳承意識。
非遺傳承人
展示民族工藝
展望未來:
法治為筆,繪就非遺新圖景
司法保護非遺的終極目標不僅是解決糾紛,更是通過法治力量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未來,鐘山區人民法院將持續以“本地非遺”為核心,通過典型案例釋法、多元解紛機制創新、跨領域協作深化,為六盤水市民族文化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讓本地民族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璀璨的光彩。
終審:康芬
復審:周海波
初審:王娟
編輯:唐小婷
來源:鐘山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