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客戶說:不得了了環二老師,漕河涇要完了。
客戶看了一份權威報告,漕河涇的企業都搬到了徐家匯,但是流入漕河涇的企業很少。
前幾年就有人說漕河涇不行了,現在實錘了嗎?
這份報告澄清了一個謠言。
之前都說漕河涇企業外流,搬到了楊浦、搬到了徐匯濱江。
這份報告顯示,漕河涇企業流向最多的竟然是徐家匯。
搬遷原因報告都寫了。
漕河涇建成40多年了,辦公樓老了,大家換新一點很正常。
企業搬離原因調研中,很多企業表示設備老舊、空調性能欠佳。
新辦公室選址時,大家希望周邊餐飲配套、商業配套發達,這些徐家匯都符合。
漕河涇產業強勢,有30萬人在這里辦公,匯集了全市四分之一的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貢獻了全市60%的游戲產業產值。
但是漕河涇沒有生活氣息。
到處都是產業園、辦公樓,漕河涇內部小區都沒幾個。
至少漕河涇搬到徐家匯,印證了仲量聯行的調研結果。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企業為什么之前不搬到徐家匯?為什么現在才搬?
因為徐家匯最近租金暴跌。不僅暴跌,空置率也很高。
房齡老一些的標桿中金國際廣場,某平臺有近百套房源招租。
漕河涇的企業稍微夠一夠就能租到徐家匯,升級一下很正常。
都在徐匯區員工不用搬家,地段、交通、商業都提升了。
徐家匯為什么空置率高?因為徐家匯企業搬到了徐匯濱江。
徐匯濱江遷入企業來源最多的地方就有徐家匯。
跟徐家匯比,徐匯濱江整體都新。板塊新、辦公樓新、住宅新。
其實徐匯濱江的定位高過徐家匯。
徐家匯一直是二線辦公市場,不管是租金、企業類型,都明顯低于南京西路、陸家嘴。
現在西岸金融城落地,徐匯濱江要沖擊最核心的金融行業、沖擊一線辦公市場。
現在徐匯濱江租金沒那么高,是因為落地的都是二線項目,一線領頭羊還沒來。
住宅市場更明顯,徐匯濱江已經成為著名的富人區,單價高達20萬。
徐家匯最高到過15萬,現在降到了11萬。
徐家匯的高端客群,不少都搬到了徐匯濱江。
現在徐匯形成了清晰的置換鏈條:徐家匯的企業搬到徐匯濱江,空出來的辦公樓由漕河涇企業填滿。
講到這,漕河涇企業外流的現實必須承認。
誰不承認自己去走訪走訪。
不過當地居民也不用過多擔心,徐匯是肉爛在鍋里,企業都還在徐匯。
漕河涇、徐家匯的企業搬到外區的很少。
其實徐匯居民本來就走不出去,大家換房子也不想往外區換,徐匯區什么都有了。
老破小、商品房、豪宅,多少錢都能買到房子。
公辦學區房、民辦學區都有。
想看江景去徐匯濱江,想體驗文化沉淀的去衡山路。
通過這番折騰,其實企業變多了。
漕河涇、徐家匯企業凈外流,但是留在本區。
徐匯濱江企業凈流入,流入企業可不全來自本區。
虹口北外灘、浦東世博、浦東金橋、上?;疖囌?、陸家嘴都有不少企業流入徐匯濱江。
過去四年企業流入速度,只有前灘可以媲美徐匯濱江。
與前灘不同的是,徐匯濱江未來五年還有大量供應。
還要收割全市。
私信免費咨詢更多板塊買房避坑建議
徐匯真是太能折騰了,這些年一直沒停過。
1993年1號線通車時,徐家匯就開始起飛。建現代化辦公樓、建商場。
當時普陀長壽路、武寧路正在計劃建大片小區。
徐家匯當然也建了不少小區,萊詩邸、東方曼哈頓都是那個年代的地標。
通過這番折騰,徐家匯成為上海唯一晉升中央活動區的副中心。
1997年的第八屆全運會在上海舉辦,首次有香港隊參加領導非常重視。
選址又落在徐匯,興建了萬體館等設施,把那一片全帶起來了。
后來又搞世博,2001年世博選址在南浦大橋-盧浦大橋之間的黃浦江兩岸。
徐匯濱江的工業區必須全部拆除,要徹底改變城市觀感。
當時徐匯濱江到處都是工地,建了濱水步道、很多文化設施以及豪宅。
徐匯濱江早就取代了徐家匯,成為徐匯區最好的居住區。
后來徐匯濱江不止建豪宅,還要建商業、建辦公,分流徐家匯的核心資源。
這一折騰,徐匯濱江也成了中央活動區。
徐家匯感到了壓力,也得被迫升級,東方商廈、太平洋百貨只能關掉翻新。
現在徐家匯ITC的地標辦公樓馬上落地,徐匯區陷入巨大內斗。
徐匯濱江都沒填滿,徐匯又要搞華涇。
華涇還沒建好,西岸金融城還沒建好,徐匯濱江還要擴容,把東安一二村并入。
上海還能找到比徐匯更能折騰的區域嗎?
漕河涇的企業跑了,你以為漕河涇不急?
漕河涇的一些辦公樓很老,設計的像動畫片里奧特曼踢倒的大樓一樣。
他們早就預料到有這一天,早就在布局升級。
現在鑫耀中城項目、越界錦和尚城項目部分建成,航天城項目馬上落地。
三個項目加起來超過150萬方,有辦公、有商業、有住宅、有公寓。
漕河涇的企業們,這三個項目不老了吧、空調夠用吧、商業夠用吧,你們不用跑了吧。
這兩年米哈游在漕河涇拿地,吉利汽車拿地,都要建自己新的辦公大樓。
這些項目全部建成了,漕河涇可能又會成為企業凈流入。
通過不斷的折騰,徐匯區經濟增速一直高居上海前三。
通過不斷折騰,徐匯經濟總量排名不斷上升。
陸續超過了楊浦、超過了嘉定、超過了靜安、超過了黃浦。
通過不斷折騰,徐家匯由邊緣地帶成為二線CBD,現在徐匯濱江又沖擊頂級CBD。
在辦公樓搬遷租賃熱力圖上,徐匯濱江、徐家匯都走在全市前列。
楊浦五角場、大連路也有不少優質企業,搬遷意愿好像不高,整體“不想折騰”。
2025年徐匯還要折騰,動遷預算全上海最高。
折騰的過程中有些板塊短期受到傷害,比如現在的漕河涇。
長期來講,整個區域都變得更加強大。
連莘莊的企業都開始往徐家匯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