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方紅基金的總經理張鋒因其管理的多只基金虧損嚴重而辭職,標志著這家曾經頗具聲譽的資產管理公司進入了一個備受質疑的階段。
作為這家規模超過1600億的資管公司的總經理,張鋒在任職期間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所管理的多只基金不僅未能帶來預期收益,反而遭遇了巨額虧損。
而作為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楊斌曾在上海證監局機構一處副處長、期貨監管處處長等職位上工作多年,理應深知如何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然而,在東方紅基金縮水千億后,他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責任感來應對這一危機,反而讓投資者持續虧損,感到失望和憤怒。
證監會主席吳清多次強調,保護中小投資者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在楊斌的領導下,有基民質疑,東方紅基金近三四年忙于內部斗爭,管理層完全不在意基民利益,表達了他們對東方紅基金管理層的極度不滿。
楊斌豐富的監管經驗本應成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強大盾牌,但現實卻是,他似乎忽視了這一點。在面對如此嚴重的投資者損失時,他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挽回局面或至少減輕投資者的損失。相反,他的行為讓投資者質疑:你就是這樣保護投資者的?
在監管與管理雙重責任的背景下,東方紅基金的管理層是否真正履行了其應盡的責任,值得每一位基民深思。
東方紅基金規模縮水千億,張鋒辭職背后的虧損危機
和之前管理規模近2700億相比,東方紅基金縮水超過1000億。
作為東方紅基金的總經理,張鋒管理的多只基金在其任期內表現不佳,虧損的程度令投資者失望。
尤其是在市場上波動頻繁、投資環境復雜的背景下,基金經理的能力與決策尤為關鍵。然而,張鋒的投資策略與市場判斷似乎完全未能與實際市場環境相適應,導致投資者的資金遭遇嚴重縮水。
首先,張鋒管理的東方紅產業升級混合基金,即便其規模達到29.32億元,但在其任職的307天內(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4月4日),該基金的任職回報竟然為-3.70%。
更令人擔憂的是,張鋒管理的其他基金表現同樣堪憂。例如,東方紅睿璽三年持有混合C基金,其規模雖然相對較小,只有0.18億元,但在同樣的307天內,該基金的回報更是低至-4.57%。
這樣的業績表現無疑讓人質疑張鋒的投資策略是否適合當前市場環境,尤其是他對于資金的運作與風險管理的能力是否具備足夠的深度與廣度。
作為一只規模更大的基金,東方紅睿璽三年持有混合A雖然有68.28億元的管理規模,但其任職回報卻依舊達到了-4.17%。這種表現顯然遠未達到基民對于基金回報的期望,更加深了人們對張鋒基金管理能力的質疑。
特別是張鋒管理時間較長的東方紅啟恒三年持有混合B基金,該基金自2021年4月21日至2025年4月4日的長達3年又349天的時間內,依然未能避免慘重虧損,任職回報達到-30.76%。這種虧損水平顯然無法接受。
其中,東方紅啟程三年持有混合A基金在張鋒的管理下也未能避免虧損,回報更是低至-33.97%。這一顯著的負回報率,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要知道,這款基金管理的時間雖然相對較短,但仍然暴露了基金經理在資產配置、風險管控等方面的極大漏洞。
事實上,這些基金的慘淡業績在廣大基民中引發了強烈的不滿。
有投資者公開表示:“這么爛的基金,張鋒經理應該考慮引咎辭職了。”
更有投資者不禁懷疑:“這基金是不是個‘老鼠倉’?同期投資的其他基金幾乎都在盈利,唯獨這只基金虧了30%,怎么有臉繼續收管理費,甚至還被評為‘金牛經理’?”
如此的質疑與憤怒反映了投資者對張鋒管理能力的極度不信任,也凸顯了投資者在面對虧損時的失望與憤懣。
董事長楊斌上海證監局機構一處副處長下海,監管背景卻枉顧基民利益引人深思
與張鋒的離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方紅基金的董事長楊斌,其深厚的監管背景與在資本市場的豐富經驗,使他本應更好地保護基民利益。
然而,作為一位曾在上海證監局擔任重要職務的監管專家,楊斌顯然未能履行好對基民的基本責任。
相反,東方紅基金的虧損和管理層的不作為,似乎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事實:監管與管理之間的鴻溝,已經導致了東方紅基金與投資者利益的背離。
楊斌的職業生涯中,曾擔任上海證監局機構一處副處長、期貨監管處處長等職務,負責過多項金融市場的監督工作。
憑借其深厚的監管背景,楊斌理應具備對基金公司及其基金管理運營的深刻理解與敏銳判斷。然而,在他擔任東方紅基金董事長期間,基民們卻頻繁反映公司管理層對基金表現的漠視,甚至質疑公司對投資者利益的忽視。
在楊斌的領導下,東方紅基金的治理結構與戰略方向似乎發生了嚴重偏差,基金管理層未能真正做到從基民角度出發,考慮如何最大化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基民的信任與期望被一次次打破,而公司高層卻依舊置若罔聞,未能及時反思與調整。
此外,楊斌所代表的東方紅基金,背負著社會公眾對金融監管的期待。作為一名曾在上海證監局負責金融市場監管的高官,他應該深知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市場規范性對于投資者的重要性。
然而,面對基金業績的持續虧損,東方紅基金的管理層似乎對投資者的損失視若無睹,未曾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與調整,甚至在張鋒的業績出現嚴重問題時,也未見到有效的內部問責機制。
監管缺失與投資者權益的“被忽視”:東方紅基金的未來何去何從?
在市場和監管雙重壓力下,東方紅基金的未來變得愈加撲朔迷離。投資者的不滿情緒已經達到頂點,越來越多的基民開始質疑公司是否還能真正履行其作為基金管理人的責任。
楊斌的監管經歷本應成為其處理基金運營與投資者利益的優勢,但現實卻是管理層的決策與行動遠未達到市場的期望。面對如此多的質疑與困境,東方紅基金是否能夠從中反思并進行徹底改革,重拾基民信任,依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問題的根源或許并非單純的基金經理失誤,而是管理層的整體管理能力與投資者利益保護意識的缺失。未來,基民們能否從這場金融危機中獲得應有的補償,或許還需監管層進一步介入與治理。
東方紅基金的管理層未能為基民創造預期回報,而張鋒的辭職是否能為基金的未來帶來希望,仍然不得而知。而楊斌作為曾經的監管專家,卻未能履行好對投資者的保護職責,這無疑是東方紅基金面臨的更深層次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