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麻煩您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這樣就不會錯過精彩內容,隨時可以查看啦。
在4月2號的下午,美國著名投資家、身家億萬的馬克·庫班通過社交平臺發表了一條消息,他建議大家現在是時候開始準備囤積物品了。
庫班覺得,這次囤貨應該把所有能買到并且可以儲存的東西都盡早買下來,最好是在商店重新進貨之前就下手。不用考慮商品來自哪個國家,哪怕是美國本土生產的,也有可能面臨價格上漲的問題。
就連這么有錢的人都公開呼吁囤貨,普通美國人自然也不甘落后,紛紛沖進超市搶購。
據了解,中國是美國主要的電子產品供應國之一,所以在這一波囤貨熱潮中,大量美國消費者瘋狂購買由中國制造的電子產品,這種現象還是頭一回出現。
一位五十多歲的紐約市民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在跑遍了好幾家店鋪,并提前打電話給店員爭取機會后,終于成功搶到了一臺中國制造的電視。
除了電子產品之外,這股囤貨風潮已經席卷全美多地,許多超市都出現了庫存不足的情況。
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在同一天發布的“對等關稅”政策,這項政策將導致很多外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時價格大幅上漲。
為了提前應對這種情況,美國人不得不掀起一波囤貨潮。
既然這個政策針對的是國外進口產品,為什么美國的億萬富翁還說連美國本土的產品也可能漲價呢?
囤貨潮背后的擔憂
自從特朗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美國的經濟學家和商業界人士就不斷發出警告:美國加征的關稅最終會推高商品價格,并且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如果其他國家采取報復措施回應美國的“對等關稅”,那么美國低、中、高三檔收入的家庭平均將分別損失1300美元、2100美元以及5400美元。
顯然,在經濟學家看來,美國政府的這次“對等關稅”政策完全沒有道理,只會徒增民眾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
實際上,針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美國的許多商家早已有所準備。
早在去年11月底,也就是特朗普剛贏得大選之后,不少美國進口商就開始悄悄囤貨了。
這是因為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多次威脅要對中國商品進一步加稅,為了避免到時候無貨可賣,美國進口商趕緊加大了從中國的進口量。
早在2018年的時候,特朗普就挑起了與中國的貿易戰,在關稅措施正式出臺前,美國企業就已經開始悄悄囤積中國商品。
對于這種做法,美國進口商早已駕輕就熟。
據透露,當時美國進口商囤貨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控制美國的物價。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以較低的價格從中國采購商品,等到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生效后,再把這些低價購入的商品加價賣給美國消費者,然后把價格上漲的責任甩給政府。
不得不說,美國的資本家確實很會做生意。所以,在去年11月底的時候,美國進口商加大對華商品的進口,很可能就是在等待這波美國消費者的囤貨潮。
正如馬克·庫班所言,美國本土商品可能也會漲價,因為這些商家同樣會把責任推給政府。
這可不是空口無憑,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剛剛出臺,美國各地就已經出現了漲價的趨勢。
有媒體報道稱,一位美國居民打算翻新自家用了25年的屋頂,但工人告訴他只有48小時的時間來決定當前的報價,過了這個時間點,原材料和人工費用都可能上漲。
不僅如此,從大學生到家庭主婦,再到公司白領,幾乎每個階層都開始了類似的囤貨行動,很多商店的貨架已經被清掃一空,尤其是中國的商品特別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事實上,不僅僅是消費者引發了巨大的連鎖反應,美國的企業也開始隨著政策的變化而行動。
適得其反的結果
特朗普如今發起的關稅戰,他的初衷是希望制造業能夠回歸美國,但現在的美國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產業鏈的重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發展和積累才能實現。
盡管美國曾經是世界工業強國,但在美元霸權興起后,美國主動放棄了工業化,轉而發展更高利潤的金融和服務業,讓美國制造業徹底走向空心化。這是美國人的選擇。
依靠美元霸權,美國可以隨意發行貨幣,將自身的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而受害國大多只能忍氣吞聲。
憑借美元的優勢,美國可以從世界各地低價購入商品,供美國人民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注定會成為貿易逆差國。
然而,如今的特朗普政府卻既想享受美元霸權帶來的好處,又想讓美國工業重振雄風,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無法實現的目標。
原因很簡單,拿美國的紅脖子階層來說,他們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讓他們重新回到工廠,像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工人一樣實行“996”工作制,他們愿意嗎?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現在的美國人,愿意進工廠當工程師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更傾向于去華爾街工作,而不是流水線上的工廠。
讓美國重新搞工業,單是人力成本就要比其他工業國家高出很多,再加上動不動就罷工的習慣,生產效率是否能跟上暫且不說,光是生產成本就會讓美國產品失去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產品的競爭力。
此外,全球化的貿易體系已經運行多年,供應鏈基本已經穩固。美國想要通過提高關稅來實現制造業復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次關稅政策的出臺,已經讓美國消費者感受到了汽車、家電、雜貨以及日常用品價格的上漲。
根據美國多方預測,接下來皮革制品、衣物、農作物、金屬等產品的價格也將逐步攀升。
關稅導致的進口產品價格上漲,最終還是要由美國普通消費者來買單。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特朗普的行為,很多國家的民眾已經開始自發抵制美國出口的農產品,其中加拿大表現得尤為明顯。
可以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讓美國人先承受了代價。
總結
目前來看,受關稅影響最直接的無疑是美國人,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樣會對其他國家產生一定的影響。
關稅戰和貿易戰本身就沒有贏家,但如果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一味退讓,最終換來的只會是對方的得寸進尺。
參考:
東南早報:美國人開啟瘋狂囤貨模式,“中國商品被搶空” 2025-04-06新民周刊:美國人超市瘋搶中國貨,美億萬富翁也號召粉絲開始囤貨…… 2025-04-05環球時報:囤貨!美國商家大舉進口中國商品 2024-11-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