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雇主責任險是保險公司專門賠付給用工單位的一種保險,用于補償用人單位因賠償工傷員工而產生的經濟損失。一方面有助于保障員工受傷之后的賠付,另一方面也降低用工單位的經濟壓力,然而這一險種卻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了他們的“搖錢樹”。
南京警方經縝密偵查,打掉一個“涉及蘇、皖、滬等多地,涉案資金高達兩千余萬元”的保險詐騙犯罪團伙。
2024年4月,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在主動走訪企業過程中,接轄區內某保險公司反映線索,一家安全管理公司連續多年投保雇主責任險,出險次數多、理賠金額高,投保賠付率高達400%……累積獲賠金額超過2000萬元。以2020年為例,該公司繳納保費800萬元,實際獲得理賠1300萬元。而且據保險公司統計,該公司投保的每年員工人數最高峰時超過1萬人,每年出險的頻次在2000人左右。
經保險公司分析,認為該公司夸大了自己的損失程度,可能存在保險詐騙,但因保險行業理賠數據和承保數據不互通,調查面臨著重重困難。
玄武分局首先通過保險協會調取了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發現這家安全管理公司為同一傷者購買多份雇主責任險、團體意外險等險種,并且有偽造協議、轉賬等情況,這些客觀證據表明該公司確實存在以偽造材料騙取保險金的事實。保險公司賠付的錢去哪兒了?有沒有實際給到受傷的工人呢?找到事故的當事人就成了警方的工作重點。
辦案民警找到身在揚州的劉先生,他的父親是某船舶制造公司的員工,2015年在工作中遭遇意外不幸身亡,當年家屬收到約91萬元的賠償款,而這家安全管理公司通過多頭重復索賠,共計獲賠130萬元,直接獲利30余萬元。
劉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民警走訪多名工人后證實,他們實際收到的賠償款遠遠小于該公司向保險公司索賠的金額。
在公安部的支持下,南京警方對涉及該公司的海量數據進行集中研判,發現其在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保險欺詐行為。警方發現該公司疑似涉詐1000多例,同時明確其組織架構、作案模式。
2024年9月,南京警方開展集中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11人,查獲保險合同、理賠檔案等證據材料。
經查主犯陸某于2009年在南通成立這家安全管理公司,主要為建筑業、制造業等高危用工行業,提供安全培訓、安全管理等服務,有些用工單位出于節省人力、財力考慮,也會全權委托購買保險、理賠等工作,陸某等人發現雇主責任險有利可圖,主要賺的就是理賠的差額,于是該公司的業務重點逐漸轉向保險代買、代賠等中介業務。
陸某自己負責對接相關用人單位,承攬鋼筋工、鉗工、高空作業人員等高危工種雇主責任險業務,他向保險公司提供虛假材料,證明投保人均是其公司的員工,并在不同地區、不同保險公司重復投保。一旦有事故發生,就偽裝成保險公司,一方出面直接與受傷工人,或者家屬協商賠償事宜,運用話術誘使對方簽下“假協議”,再向保險公司高額索賠,還會在支付憑證上做手腳,把工人的傷亡當作賺錢的生意。
“經過該公司的銀行流水進行資金穿透,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涉案款項都流入一個叫朱某的個人賬戶。經研判分析,朱某就是該公司高管陸某的前岳母,陸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將贓款進行轉移支配。”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民警蔣校逸表示。
嘗到甜頭之后,陸某等人把公司開到了合肥、上海、天津等地,不斷復制這種作案模式。該犯罪團伙日益規模化、職業化。“該公司的保險詐騙行為不僅損害了保險公司的利益,同時也可能導致真實用工單位放松對工人生產安全的監管,極易損害工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大隊長吳明森表示。
目前陸某等五名主犯已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針對本案暴露出的雇主責任險在理賠等審核環節的不完善、不嚴密之處,警方也向保險公司發出了提示——建立風險評估模型、識別異常理賠申請、阻斷非法理賠。
通訊員 寧宮新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紅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