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酒界儒將張春新領銜的沛華酒業,旗下三大品牌均以深厚歷史為背書:崇陽古窖的“清代活窖池”、古恒醬酒的“紅軍長征佳話”、董宛酒的“董香嫡傳技藝”,無一不在強調品牌的文化根基、強化“時間沉淀”的價值。這一策略符合白酒行業“越老越值錢”的底層邏輯,尤其是在高端市場,消費者對“老字號”“非遺技藝”等概念有著天然的信任感。
首先是以33味本草入曲的崇陽古窖,以本草濃香獨具特色。據了解,本草濃香與多糧濃香、單糧濃香,共同被稱為“濃香三大寶。
前身為清代“姚”燒坊的崇陽古酒,創釀燒酒于1886年。132口清代活窖至今140年不間斷發酵,是川西壩子現存最古老的窖池群之一,被評為“核心產區名優老窖池群”,系“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和非遺體驗基地”。
其次是赤水河畔的古恒醬酒。據悉,紅軍長征途經古恒醬酒前身——謝氏家族釀酒燒坊之際,謝氏家族懷著熱忱,將醇香美酒敬獻給紅軍戰士,自此這段佳話便鐫刻進歲月。一直以來,古恒醬酒與醬酒榜樣相鄰而居,在巨人的身旁默默學習,向榜樣看齊。二者共享茅臺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質水源和微生物群落。這一方神奇土地賦予的資源,是古恒醬酒品質的根基。目前,古恒醬酒累計擁有老酒儲量共2000噸,涉及年份跨越近40年。再次是 “董香宗師,嫡傳董宛”的董宛酒。據遵義市志記載,遵義董公寺人程明坤將一百余種本草融入曲中釀造,獨創“雙醅復蒸技藝”,開創中國董香。而其嫡傳后人程大平承襲祖方,精益求精,釀造出五香五味的董宛酒。
董宛酒因復合香氣獨特而迷人,打破消費者對固有白酒風味的認知。既有大曲酒的濃郁熱烈,又有小曲酒的清新雅致,淡淡的草本香氣若隱若現,口感豐富協調。
《酒業財經》認為,對釀酒企業來說,歷史資產是稀缺資源。在白酒行業,老窖池、傳統工藝等歷史積淀最為難以復制,沛華通過整合三家老牌酒企,快速構建了品牌護城河。然而,我們也需冷靜思考:在“醬香熱”退潮、消費者日趨理性的背景下,僅靠歷史故事并不能持續打動市場。如何將“老故事”轉化為當代消費者可感知的體驗,或許將成為沛華酒業下一步破局的關鍵。
當前,對于中小酒企來說,細分香型是突圍方向之一。所以,歷史底蘊之外,沛華在傳統中融入創新的嘗試,最為值得我們關注。 可以看到,崇陽古窖的“33味本草入曲”、董宛酒的“五香五味復合香氣”,均試圖在濃香、醬香、董香等成熟香型中開辟細分賽道。這種“微創新”既能規避與頭部品牌的直接對抗,又能滿足消費者對差異化的需求。
對于未來發展,沛華酒業提出“五個堅定”:堅定地看好白酒行業、堅定地堅持長期主義、堅定地夯實品質基礎、堅定地貫徹客戶導向、堅定地踐行共創共享,走上“長期主義”的陽關大道。
《酒業財經》認為,沛華的“五個堅定”,與近年來部分資本跨界做酒“賺快錢”的思路形成了鮮明對比,反映出新銳酒企對行業規律的尊重。這也同樣給予了我們以下提示:
白酒是“時間的朋友”:沒有老酒儲備和渠道耐心的品牌,很難在行業下行周期中存活。
新勢力要補“渠道課”:許多新興品牌困于“重品牌輕渠道”,沛華能否構建高效的終端網絡,將決定其市場滲透率。
如今,恰逢白酒行業從“醬香熱”向多元化發展的轉型期。消費者不再盲目跟風,而是更注重品牌內涵和品質差異。這對新品牌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沛華酒業的首秀,不但展現了其“有歷史、有品質、有差異、有情懷”的定位,更展現了新銳酒企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把握——歷史底蘊、香型創新、長期主義,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白酒行業的競爭是一場馬拉松,首秀只是起點。行業期待的不是一個“講故事”的品牌,而是能真正為白酒行業注入新活力的潛行者與破局者。 “本草濃香”、“復合董香”會否成為細分品類的代名詞?時間,終將給出答案。
PREVIOUS REVIEW
楊湖酒莊:小酒莊的大擔當與卓越發展
榜樣的力量——中度酒王國緣四開的崛起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