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層紛紛向特朗普政府進言,稱美國沒有做好準備“對付”中國,美高層的“警告”有何深意?特朗普政府會因此“收斂”嗎?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據觀察者網報道,由一眾美國高級官員組成的保守派智庫發出警告,稱美國的核武器過于“老舊”,無力“對抗”中國;而在同一時間,特朗普親自提名的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也明確表示,美國尚未準備好發生“長期沖突”。
【美國在為自身的軍事擴張找借口】
美國高層為何接連警告特朗普
將這兩份警告概括一下,就是美高層認為,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美國的“軍事存在感”正在越來越薄弱,面對中國在核武器現代化、高超音速導彈、反導系統等領域取得的顯著進展,美高層的信心嚴重不足。
可以看出,這份警告本質上還是那套“中國威脅論”的延伸,美高官大肆炒作,無非是在為美國的軍工復合體“伸手要錢”。
這種毫無根據的理由之所以能在美國高層之間“大行其道”,是因為美國政府擔心,美國的挑釁行為,一旦引發印太地區的沖突,其現有的力量不足以應對中國的綜合軍力。
這會導致美國的部分亞太盟友,對所謂的安全承諾信心不足,甚至開始尋求與中國合作,削弱了其全球“領導地位”。
【美國對自身霸權地位的動搖感到不安】
美官員炒作只為提升威脅能力
但無論美高層如何炒作,明眼人都能看出,其根本目的還是以中國為借口,提升美軍的威脅能力。
比如所謂的“中國核威脅”,就是在借機推動美國的核武庫擴張,但實際上,中國的核政策始終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維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相比之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最先進的核武庫,卻仍在尋求進一步擴展。
此外,美國一方面指責中國發展核武器,另一方面又以“對抗中國”為理由加速自身核武庫升級,這種雙重標準顯然站不住腳。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本質上反映了美國冷戰思維的延續,他們將中國視為對手,而非合作伙伴,試圖通過軍備競賽來維持霸權地位。
美方的這種做法可以說是為了爭取更多軍費預算,已經不擇手段,而忽略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和平立場,以及對多邊主義的支持,一味強調競爭與對抗,忽視了合作的可能性。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一向秉承和平立場】
對于美國后續的策略我們要提高警惕
從客觀角度來看,美國推動核武庫擴張,可能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增加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風險,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被拖入無謂的競爭。
此外,面對美官員不斷通過炒作“中國威脅”,為其軍事部署和戰略調整尋找合法性的行為,我們也需要通過提升自身實力來打破這種圍堵。
比如,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和軍事壓力,我們必須加快在高超音速武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研發,確保國家戰略安全。
【按照自身要求提升實力才是對美國威脅的最好回應】
除了軍事領域,我們還需要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實力,增強國際話語權。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美國越是挑釁,我們就越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爭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落入美國的圈套之中。
而在美國不斷為自身的軍事擴張找尋借口的同時,中國通過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將贏得更多國際支持,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最終化解美國的圍堵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