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欺詐"還在繼續
撰文/孟會緣
編輯/陳鄧新
排版/Annalee
當淘寶率先啟動對AI假圖的大規模治理工作,消費者今后網購到手的商品質量會更好一點嗎?
不可否認,借用平臺方的力量從源頭阻截AI假圖,確實是最快見效的一種方式。
畢竟,隨著AI技術的低門檻應用,這種低成本違規模式還在刺激劣質商品的野蠻生長。不良商家通過AI合成圖片,可以快速生成“精美”商品圖,甚至批量盜用原創設計,極大降低盜圖、山寨的成本。如部分服飾商家只需AI換背景、改模特,就能將原創款式批發成“全網同款”。
作為平臺方的淘寶對AI假圖下發“封殺令”,無疑是給上述商家造成了強有力的震懾。據悉,截至目前,淘寶已累計攔截過度PS、AI夸大的假圖近10萬張。
但AI假圖大規模泛濫,本質上還是電商行業長期存在的圖片失真問題,只是表現形式和之前的精修P圖不一樣。更重要的是,以單平臺治理存在的天然局限,其實很難改變已經變質的電商內容生態。
從精修P圖進階到AI造物
“上個月就中招了!買的‘羊毛大衣’AI圖看著質感超好,收到居然是聚酯纖維混紡!”
“很多人把AI生成的圖等價于商家P圖,商家再怎么P最起碼還是一個次元的東西,而且請了模特就不可能只拍一張圖精修到媽難認,那么多圖放在一起,消費者對面料、顏色這些是有一個大概的感知的,而不是像用AI生成完美到脫離現實的材質,這跟拿概念圖騙人下單有啥區別,圖生成得再好,人類世界沒法實現有啥用?”
“純靠肉眼分辨AI圖是越來越難了,實拍的商家基本都有平鋪幾個角度,或者模特多個機位,早期大部分AI圖就一張,剪成視頻也是反復用,模特永遠一個姿勢還不露臉,但現在的AI已經不再是只能生成平面圖了,完全可以生成那種3D或者多維度的。”
圖源:小紅書
盡管AI假圖問題異常突出,但實際上貨不對板問題在電商領域已經存在多年,甚至可以說消費者苦圖片失真久矣。
從早年間橫行一時的“賣家秀”,到AI假圖泛濫帶火的“魔改秀”,圖片和實物不符的問題,看似是商家從P圖到用AI的技術進階,掀起了新一波大規模給差評和退貨潮,實則是黑心老板應用至今的慣用伎倆,只是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而已。
據淘寶發出的“封殺令”,越來越多看似精美但嚴重“貨不對版”的AI假圖泛濫各平臺,誤導消費者、影響購物體驗;AI假圖進一步降低了不良商家山寨跨平臺抄款、盜圖的成本,侵害原創品牌和商家的合法利益,劣化行業環境。
淘寶對AI假圖發出的“封殺令”
從消費端來看,一大典型的案例就是電商平臺的識圖功能,疊加AI假圖以及預售模式。
有消費者反饋稱,現在女裝區的AI假圖非常夸張,用一張樣圖能搜到多個類似商品鏈接,即使標題、價格、材質等描述各不相同,但那張AI圖卻趨近于一模一樣。當然,部分商家試圖通過AI微調(如改變服裝顏色、添加水印等)繞過平臺查重,可商品頁面仍高度相似。
而這一表象背后,其實是黑心商家利用AI進行低成本P圖,擠壓合規企業生存空間的殘酷現實——AI假圖降低了不法商家跨平臺拿來主義的成本,讓那些在原創設計上投入心血,花錢請模特實拍商品的好商家寒了心,最終導致劣幣驅除良幣的局面。
關鍵是,不少女款服裝因為采用了預售制,商家會先用AI出圖,看大家的預算訂單有沒有達到預期值,如果達到了他們再聯系工廠制作,如果沒有達到就會退掉所有訂單。
這種情況下,不管這個預售款是否會轉化為實物順利送到用戶手中,都將是一擊絕殺,“根據AI圖進行制作,大概率成品會和圖片效果有差距,即使買家收到了也不會感到開心,如果因為訂單沒有達到預期,就算錢被原路退回給消費者了,那也相當于大家被騙著為商家貢獻了一波銷售數據,還平白等了那么久。”
以上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消費者受到AI假圖的誤導,收到完全不符合心理預期的貨品時,必然會產生踩雷、被誆騙的感覺,最終導致輕則申請退貨退款給差評,重則直接對該商品關聯的電商平臺失去信任。
說得更直白一點,AI圖如果和實物圖一樣,沒有人會管它是不是由AI生成,商家和平臺其實都很清楚,買家在意的只是實物到手后,能否和線上圖片相對應。
根源在整個電商內容生態
“這其實也是淘寶平臺治理的一部分。前段時間,我們做過打擊惡意羊毛黨,還有一些惡意店群的行動,這些都是在做營商環境的優化,為的就是保護消費者和商家的權益。”
針對在當下做出大力打擊AI假圖的行動,淘寶相關人士告訴鋅刻度,此舉是為了引導商家進行合規經營,“我們其實還是比較希望大家能認可,淘寶先對行業頑疾出手,然后引領整個行業回歸品質競爭或者良性競爭中。”
這也從側面印證著,AI假圖到底已經發展到怎樣猖獗的地步了。站在平臺端的角度,用案例和數據來說明AI假圖帶來的不良后果更加直觀。
網購中常見的AI假圖
“這個天貓店盜用我們的圖片,我們用肖像權投訴他們盜圖了,但是現在看到的是他們用AI換臉的方式在規避,這種情況平臺允許他們的操作嗎?”“現在平臺有那個AI生成圖,現在盜圖更多了。直接盜用我們的圖片去AI生成,然后現在我們有原圖都投訴不了嗎?”“我的圖片被同行用AI修改后發布商品,為什么投訴沒有審核通過,人眼可以識別到圖片發型、姿勢都一樣,是在我的圖片基礎上修改的……”不少原創商家稱,不良商家利用AI低成本批量盜用商品圖,仿冒爆款商品。
“模特圖被AI換背景直接就用了,價格掛得更低,人家銷量還比我們高。”一位原創男裝品牌負責人如此表示。還有商家反映,用肖像權投訴模特圖被侵權,對方通過AI換臉繼續盜用,維權成本極高。
所以涉及到可以覆蓋整個行業的整改行動,還要依靠平臺的力量才能實現。
據淘寶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將明確認定“商品材質或款式不符”、“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不存在場景導致商品失真”“摳圖貼圖感明顯失真”等AI假圖典型場景,上線識別模型,通過“源頭攔截”“存量清理”和“標識提醒”等舉措,對平臺AI假圖進行全面治理。
具體為,在商品發布端,實時檢測和攔截失真圖片。此外,在商品詳情頁還將上線AI合成提示標識,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攔截過度PS、AI夸大的假圖近10萬張。
淘寶天貓更新“商品圖片不失真”規則解讀
但從輿論場對此次行動的相關評價中,不難看到一些消費者和商家對平臺新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攝影師的春天來了,因為系統會把渲染圖也識別成AI”“AI就是個靶子而已,沒AI之前PS不也照常修圖嗎?”“3D假圖也應該禁止!特別是家具電器類,買回去貨不對版”“主要是治假圖,AI只是現在流行的方法之一而已”……此類觀點并不鮮見。
如此更反映出這一波AI假圖危機,其實是當前電商內容生態面臨的系統性挑戰,其危害已滲透到消費者權益、商家競爭秩序和行業健康發展等多個層面。
“就算叫停了AI假圖,但是實物質量差的話,那注定到手就會感受到劣質,這和假圖是以怎么樣的方式呈現沒什么太大關系”。正如某位消費者所說,“有些圖上不也標注了一切以實物為主嗎?所以主要是提高店家的誠信度,要不然再怎么整改都是換湯不換藥。”
從這個角度來看,單平臺治理的局限顯而易見:跨平臺盜圖、算法流量傾斜、低價劣質商品等問題仍需行業協同。
正如淘寶向全行業發出的倡議,只有建立統一的AI使用規范(如禁止偽造材質證明),完善盜圖快速投訴機制,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技術濫用,推動電商回歸品質競爭的正途。
但這注定需要平臺、商家、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共同參與,重構以真實性和原創性為核心的全新電商內容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