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體檢報告中,“結節”二字屢見不鮮,諸如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等,常常令人心懷憂慮。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結節源于身體氣血經絡的不暢,以及痰濕瘀血的凝聚。人體宛如一部精密運作的機器,氣血在其中循環往復,滋養著五臟六腑。經絡則如同血脈中的道路,確保氣血的暢通無阻。然而,生活中的種種不利因素,往往會打破這種平衡。
情緒的不暢是結節形成的重要誘因。長期的焦慮、抑郁和壓力,會導致肝氣郁結。肝主疏泄,負責調節人體的氣機。一旦肝氣不暢,氣機便會受阻,血液運行不暢,瘀血由此產生。氣郁與血瘀相互交織,最終在身體的某個角落聚集成結節。例如,乳腺結節常與女性的情緒波動緊密相連,情緒不佳時,乳房脹痛和結節似乎更加明顯。
飲食的不規律也是導致結節的關鍵因素。過多攝入肥甘厚膩、生冷寒涼、辛辣刺激的食物,會損傷脾胃。脾胃作為后天之本,負責運化水濕。脾胃功能受損,水濕運化失常,便會聚而成痰。痰濕與體內的瘀血相互勾結,隨著氣血的流動,停滯在臟腑經絡的薄弱之處,逐漸演變為結節。甲狀腺結節便與痰濕在頸部的凝聚密切相關,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高碘或低碘飲食、過量食用海鮮等,都可能誘發此病。
此外,外邪的侵襲同樣不容忽視。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若侵入人體,而正氣不足無法驅邪外出,邪氣便會滯留體內,與氣血痰濕相互搏結。例如肺結節,長期處于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頻繁吸入霧霾煙塵,或是反復感冒、呼吸道感染后邪氣殘留,都會導致肺部氣血不暢,痰瘀互結,進而形成結節。
中醫看待結節,不僅關注結節本身,更注重整體的身體狀態調節。通過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健脾化痰等方法,改善身體的內環境,讓氣血重新順暢,經絡恢復通暢,結節或許能逐漸消散,或至少不再繼續惡化。
面對結節,我們不必慌張。它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預警信號”。我們應及時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悅、飲食均衡、適度鍛煉。必要時,尋求專業中醫的幫助,用中醫的智慧來呵護身體,與結節“和平共處”,甚至“化敵為友”。愿大家都能擁有健康的體魄,遠離結節的困擾。
【名醫簡介】趙莉敏
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特聘專家,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特聘專家,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等三甲醫院任職,《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特約編審,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擅長領域:擅長中藥調理結節體質,擅長治療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以及各類多發性結節等;治療各類肺結節,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有顯著的療效。
出診地點: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