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起,特朗普對進口汽車加征的25%關稅正式生效。
文丨方晨宇
編輯丨漆菲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全球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后,跨國車企的厄運緊接著降臨。
4月3日開始,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根據白宮發布的文件,25%的關稅將適用于進口乘用車(轎車、運動型多功能汽車等)和輕型卡車,以及關鍵汽車零部件(發動機、變速箱等),并將在必要時擴展至其他零部件。其中針對汽車零部件的關稅不遲于5月3日開始征收。特朗普強調,這些關稅是永久性的,不考慮給任何國家提供例外優惠。
在他祭出的各類關稅大棒中,汽車關稅無疑是刀口向內之舉。去年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近一半是在海外組裝,而美國最主要的汽車貿易伙伴——墨西哥、日本、韓國、加拿大和德國,恰恰都是其重要盟國。因此,汽車關稅將進一步撕裂美國全球同盟伙伴關系。
“過去40多年乃至更久以來,全世界一直在占美國的便宜。我們所做的只是追求公平,而且說實話,我非常慷慨。”面對外界質疑,特朗普如此回應。
汽車關稅在美國國內引發恐慌情緒,一波“搶購潮”悄然興起。至于特朗普的核心票倉——低收入的藍領群體,或將因車價飆升而徹底喪失購車的機會。在外界看來,全球汽車供應鏈將面臨重構,生產成本和終端價格也會繼續攀升,這對全球車企和消費者而言無異于一次沉重打擊。對此,多國車企采取了價格調整、停產和戰略性庫存管理等措施應對復雜局面。
◆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
日韓談判空間有限
“對等關稅”措施落地后,日韓股市開盤大跌——日經225指數下跌超4%,韓國股市則跌2.7%。作為美國的亞洲盟友,日本和韓國除了要分別承受24%和25%的“對等關稅”,還面臨汽車關稅的疊加打擊。
日韓汽車在美國市場一直占據重要地位——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占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在韓國的汽車出口中,對美出口占總額的一半以上。去年的美國市場中,韓國和日本制造的汽車分別占到美國汽車總銷量的8.6%和8.2%,僅次于墨西哥。
汽車貿易不僅是美日韓經貿關系的核心支柱,也關乎日韓兩國的經濟命脈。對日本而言,汽車產業雇傭了500多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的8%。而在韓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4%,其中近一半銷往美國。
受特朗普征稅消息的影響,豐田、本田、現代和起亞等汽車制造商股價大幅下跌,總市值蒸發約165億美元。新關稅一旦落地,日本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或將被削減40%。韓方估算,今年的汽車出口或將因此減少18.6%,損失約61.4億美元。
◆一輛滿載全新豐田汽車的卡車通過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的奧泰梅薩口岸。
在韓國汽車城光州,起亞汽車工廠的一名供應商員工向路透社表示:“我們擔心生產量和就業情況。4月的周六排班目前仍能維持,但市場需求不確定。”在東京某材料企業工作的小島博表示:“汽車產業是制造業的象征,我擔心這一政策會對日本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美國新一輪汽車關稅開始實施后,日本政府承諾將努力保護本國汽車行業的就業。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4月3日表示,特朗普政府最新的關稅舉措“極其令人遺憾”。“我們將繼續敦促美國免除日本的這些關稅,也將研究關稅措施的細節,評估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并盡力采取必要措施。”武藤容治說。
日本首相石破茂此前也表示,日方將請求特朗普政府給予關稅豁免,但同時不排除采取報復措施。石破茂強調,日本是美國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在美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這一事實不容忽視,華盛頓理應慎重對待。
回顧2016年,特朗普首次當選后不久,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迅速展開外交攻勢,用私交換取特朗普不對日本汽車加征額外關稅的承諾。有分析認為,面對特朗普的再度施壓,石破政府的談判空間有限,美國這次不會輕易放過日本汽車產業。
與日本類似,韓國在特朗普上一任期通過談判達成涉及汽車貿易的關稅互惠協議,但這也難以成為“護身符”。尤其當美韓協議生效后,美國對韓國的汽車出口反而下降了約16%,這或將成為特朗普對韓施壓的新理由。
為此,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緊急召集國內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高管開會,承諾“將在4月內提出詳細對策”,以支援遭受沖擊的汽車行業。據悉,韓國政府已提前警告業界,做好迎接“重大損失”的準備。
面對新一輪關稅威脅,日本豐田汽車也“傻眼”了。豐田穩居美國市場銷量第二,2024年在
美銷量達233萬輛,僅次于美國本土品牌通用汽車。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當選之初,一直宣揚將支持傳統汽車產業并可能削減電動車補貼,豐田一度將其視為利好信號,還為特朗普的就職典禮捐款100萬美元,以期獲得特殊待遇。
◆2017年,華盛頓車展展出一輛貼有“美國制造”標識的豐田凱美瑞汽車。
韓國現代汽車則選擇“花錢消災”。現代汽車集團最近宣布,將在美國追加210億美元投資,其中58億美元用于新建鋼鐵廠,數十億美元投向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研發,并計劃到2028將在美年產量提升至120萬輛。特朗普將之視為關稅政策“奏效”的證明。
◆3月26日,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在佐治亞州現代汽車集團新工廠的開幕儀式上發表講話。
歐洲車企紛紛提價
歐洲本就因烏克蘭危機與美國產生嫌隙,新的關稅風暴無疑將進一步加深跨大西洋聯盟的裂痕。
汽車貿易是美歐貿易逆差的重要來源——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向美國出口汽車總額高達約360億歐元,而美國對歐出口僅為52億歐元,貿易逆差達到308億歐元。
早在進入政界之前,特朗普就對這種不平衡表示憤怒,他經常抱怨美國大街上有太多德國和日本汽車。第一任期時,特朗普對歐盟的汽車產業發出過關稅威脅,但由于歐盟降低了對部分美國商品的關稅,還增加了天然氣和大豆進口,這一威脅并未兌現。
進入第二任期,特朗普打算在對歐盟汽車征稅這件事上動真格。2月26日,他在新政府首次內閣會議上炮轟道,“歐盟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搞垮美國”。他重申:“他們在以另一種方式占我們的便宜。
◆3月31日,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向媒體介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譴責美方加征關稅的做法“對企業不利,對消費者更糟”,她也表示,歐盟將“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繼續尋求談判解決方案”。英國政府也表示,正努力爭取獲得關稅豁免。
特朗普欲對汽車征稅的消息一出,德國汽車股市市值瞬間蒸發數十億歐元。美國是德國汽車產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占歐盟對美汽車出口的73%。其中寶馬的表現最為亮眼,2024年其在美銷量達37萬輛,同比增長2.5%。
面對關稅威脅,德國政界態度較為強硬。總理朔爾茨批評道:“美國選擇了一條只會帶來輸家的道路,因為關稅和貿易孤立會損害所有人的繁榮。”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更是呼吁,歐盟對關稅作出果斷回應很重要,“我們必須明確表示,不會在美國面前退縮”。
法國政府也將貿易報復列為回應特朗普汽車關稅的選項之一。法國財政部長隆巴爾稱,特朗普的征稅計劃是“非常糟糕的消息”,并表示歐盟唯一的應對之策就是提高自身關稅。
在動蕩的國際環境下,歐洲車企早已布局北美市場,寶馬、大眾(含奧迪)等德國車企紛紛在墨西哥、加拿大建廠,試圖繞開美國的關稅壁壘。但如今看來,他們可能押錯了寶。一旦墨西哥和加拿大無法獲得豁免,歐洲車企難逃厄運。
面對關稅壓力,歐洲車企紛紛考慮在美國提價。意大利豪華車制造商法拉利率先行動,宣布自4月1日起,在美國銷售的部分車型漲價10%。德國大眾汽車計劃在其運往美國的汽車的標價上增加“進口費”,瑞典汽車品牌沃爾沃和德國梅賽德斯-奔馳正考慮擴大在美國的產量,以規避關稅。
路透社援引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主席特德·克魯茲的話稱,一家底特律車企高管預警,到6月現有庫存耗盡后,美國本土車價將大幅上漲。“對方告知所有車型均價將上漲4500美元,不僅限于進口車。”
美國中西部汽車工廠甚至開始裁員。汽車行業巨頭斯特蘭蒂斯表示,計劃解雇位于密歇根州和印第安納州幾家工廠的900名員工,并暫停加拿大和墨西哥一些裝配廠的生產業務。
近期,日本、韓國以及歐洲車企都在爭先恐后地將汽車和大量核心零部件運往美國。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全球最大汽車運輸船公司華倫威爾森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托弗森的話稱,目前亞洲國家發來的貨運需求已超過該公司的海運能力,其正在增加運力以滿足需求。數據顯示,今年2月,歐盟向美國的汽車出口同比增長22%,日本汽車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4%,韓國向北美的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15%。
墨加暫獲“待定卡”
由于《美墨加協定》的存在,特朗普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征汽車關稅的計劃一再延遲。
3月4日,美國針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關稅的政策正式生效。但因其對汽車產業沖擊過大,引發本土車企強烈反對,特朗普于是同意為符合《美墨加協定》標準的車企提供一個月的緩沖期。
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宣布將于4月3日起對所有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行政令提到,符合《美墨加協定》標準的汽車零部件將暫時免征關稅,等美國商務部長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協商建立針對非美國原產部分的征稅機制后再做調整。
在特朗普日前公布的“對等關稅”名單中,墨西哥和加拿大均被排除在外。這不僅讓墨加兩國擁有更多談判空間,也為全球車企調整北美市場布局提供了緩沖時間。
自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以來,美加墨三國逐步建立了一體化的汽車產業鏈。特朗普的上一任期,三國經重新談判達成《美墨加協定》,規定汽車零部件的75%必須在三國本地生產,才能享受關稅減免待遇。拜登上臺后,進一步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將7500美元的電動車稅收抵免限定于北美制造。這一系列政策讓墨西哥和加拿大成為全球車企規避貿易壁壘、進入美國市場的“避風港”,從而推動三國汽車產業高度融合。
◆《美墨加協定》推動北美汽車產業高度融合。
目前,墨西哥已是全球汽車制造重鎮,十余家跨國車企在當地運營著近40家工廠,去年對美出口近300萬輛汽車,成為美國最大汽車進口來源國。同樣地,汽車及零部件是加拿大第二大出口產品,其中93%流向美國。
不僅歐洲車企在墨西哥建廠,美國本土車企對墨西哥的依賴更深。通用汽車去年在墨西哥生產71.2萬輛汽車,其中85%銷往美國。福特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2%。
研究顯示,若美方同時對墨西哥和加拿大汽車加征關稅,美國汽車產業每日的損失將高達1.1億美元,首當其沖的是被稱為“底特律三巨頭”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這三大車企。
作為短期應對策略,據稱福特已在囤積符合《美墨加協定》規定的零部件,并重新評估跨境業務。在近日發給供應商的一份備忘錄中,福特全球首席供應鏈官利茲·多爾表示,在關稅豁免截止日期到來之前,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出發,“福特正在對零部件進行戰略性囤積,這些零部件均為不會很快進行工程變更的部件”。
◆一輛福特F-150皮卡在密歇根州迪爾博恩的福特工廠生產線上組裝。該車型只有不到一半的零部件產自美國。
值得指出的是,墨西哥供應了美國40%的汽車零部件,一輛車在美、墨、加三國間往返7至8次,才會被貼上“美國制造”的標簽。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車產品加征關稅,勢必會推高零部件成本,這將沖擊美國車企的定價水平和利潤空間。墨西哥經濟部長埃布拉德就此質疑道:“難道要對同一輛車征收七次25%的關稅?”
只不過,對于嚴重依賴汽車出口的墨西哥來說,仍希望通過談判獲得比其他競爭對手更為優惠的待遇。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坦言:“我們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工作崗位……將工廠從墨西哥轉移到美國并非易事,我們依然有談判、合作與協商的空間。”
相比之下,加拿大新任總理卡尼態度更為強硬。卡尼4月3日宣布,加拿大政府將采取與美國相同的措施,對所有不符合“美墨加協定”標準的美國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卡尼警告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將嚴重沖擊全球經濟”。他進一步表示:“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系——加拿大自二戰結束以來一直依賴的體系——已經不復存在。”
業界普遍認為,汽車關稅對加拿大的影響較小,因此其在同美國進行談判時“腰板可以更硬”。安大略省駐華盛頓特區代表戴維·帕特森(David Paterson)表示,加元疲軟可能會抵消汽車關稅的部分影響,能降低加拿大汽車工業的生產成本。
加拿大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布賴恩·金斯頓(Brian Kingston)亦提到,特朗普允許汽車制造商在計算關稅時扣除美國制造的零部件。“加拿大生產的汽車有30%-5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這可以將25%的關稅對沖到12.5%。”
美國車市迎來“搶購潮”
對于美國消費者而言,汽車關稅將帶來汽車價格和維修成本的飆升。據測算,僅零部件關稅就能讓本土組裝汽車的單車成本增加3000至12000美元。生產成本上漲引發的產能調整和市場供需變化,將進一步推高新車售價。
在關稅烏云的籠罩下,對于價格感到敏感的消費者已經考慮提前購置新車。亦有人轉而關注二手車,由此引發一波汽車“搶購潮”。不少分析師表示,隨著時間推移,汽車關稅將推高二手車價格,許多買家買不起新車,二手車需求增加,保險費用也會隨之上漲。
◆一輛福特F-150皮卡在密歇根州迪爾博恩的福特工廠生產線上組裝。該車型只有不到一半的零部件產自美國。
最近,美國知名汽車交易網站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的訪問量激增27%,新車咨詢用戶增長54%。通用汽車公司的數據顯示,其第一季度交付量飆升17%,零售銷量增長15%;豐田等車企在美銷量同樣上漲,被認為是消費者對關稅沖擊的提前反應。
伊利諾伊州一家斯巴魯汽車經銷店的經理告訴《紐約時報》,汽車關稅消息宣布后,他的店里迎來自開業以來最繁忙的一天。他說:“簡直太瘋狂了。顧客不斷談論關稅,通常我們店要到周六才能賣出15輛車,但那一天,我們賣出了32輛車。”
成本壓力下,汽車制造商預計將停產部分低價車型,3萬美元以下的入門級新車或將退出市場。
特朗普的汽車關稅措施也將給他的核心支持者——低收入和農村選民帶來強烈沖擊。在公共交通并不發達的美國農村,汽車是許多家庭的唯一出行方式,但關稅帶來的漲價可能會讓這部分群體被迫放棄購車。對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購車的支出往往接近房屋價值的一半,在通脹回歸的情況下,他們無法忍受更多不確定性。
對于坊間的質疑,特朗普3月29日高調回應說,他一點也不在乎汽車漲價,在他看來,“如果外國汽車價格上漲,消費者就會買美國車”。
但恰恰相反,受關稅影響最大的正是美國車企。當前,通用的股價已經暴跌超7%,福特則下跌3.9%,成為市場的直接受害者。尤其是,通用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僅有45%是本土生產的,剩余的都將受到關稅的沖擊。
◆2024年4月9日,通用汽車位于印第安納州的組裝廠內,一名工人正在安裝發動機。
億萬富翁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預計是受影響較小的汽車制造商之一。這是因為特斯拉汽車主要在美國生產,大部分零部件也來自本土。不過,由于特斯拉依賴于中國供應的部分電池,因此也難完全置身事外。
“關稅對特斯拉的影響仍然很大。”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上寫道,“具體來說,這將影響特斯拉車輛中來自其他國家的零部件,成本影響不可忽視。”
◆4月3日起,特朗普對進口汽車加征的25%關稅正式生效。
由于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曖昧不清”的關系,特斯拉正成為貿易戰中的“靶子”。特朗普宣布汽車關稅后,加拿大政府迅速凍結了對特斯拉的所有補貼,并禁止其參與該國未來的電動車補貼計劃。英國政府也表示,正在重新評估特斯拉在英國的補貼資格。
◆3月18日,拉斯維加斯一家特斯拉服務中心遭遇襲擊。
在美國國內,特斯拉更是 部分 民眾 用來 發泄不滿的 “出氣筒”。最近一段時間,一些特斯拉車主和經銷商的信息慘遭“開盒”,一家匿名網站列出他們的姓名、地址和聯系方式,意圖煽動 那些對特朗普政府不滿的民眾 進行報復。拉斯維加斯一家特斯拉服務中心 甚至 遭遇襲擊,一名持槍者攜帶燃燒瓶噴涂 “抵抗”字樣,向特斯拉門店開槍,并縱火燒毀多輛汽車。
排版 / 李逸珂
特朗普的汽車關稅將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波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