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還好好的啊,突然就喊不醒了!”回想起85歲父親劉爺爺昏迷的場景,女兒仍心有余悸。
原來劉爺爺患糖尿病多年,每天都需要注射兩次胰島素控制血糖,最近兩天劉爺爺胃口不太好,吃得明顯少了,家人沒在意,照常給他打了胰島素,甚至沒有減少胰島素用量,沒想到2天后他就突然陷入昏迷,送醫時血糖僅有0.49mmol/L(正常空腹血糖3.9-6.1mmol/L),同時還繼發了急性腦梗死,生命危在旦夕,緊急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腦疾病重癥醫學科。
昏迷原因千萬種 糖友最怕這一種
生活中老人突然昏迷,可能是中風、心臟病,也可能是低血糖。劉爺爺的主治醫生熊美珊提醒表示,對于糖尿病人來說,嚴重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險——它就像個“無聲殺手”:
殺人于無形:年輕人低血糖會心慌手抖,但老人神經反應遲鈍,可能直接昏迷
偽裝成“犯困”:家人常把胡言亂語、反應遲鈍當成“年紀大了打瞌睡”
傷腦又傷心:持續6小時以上會永久損傷腦細胞,還會誘發心梗、腦梗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腦疾病重癥醫學科主任周高雅提醒,當糖尿病人出現這些表現時,可能正在經歷嚴重低血糖,這些信號別大意, 都是身體在求救:
輕度預警(還能說話時)
→ 突然脾氣變差、不停搓手
→ 說話前言不搭后語
→ 嘴角或手指微微發抖
重度警報(必須立即送醫)
→ 叫名字沒反應、推不醒
→ 全身冒冷汗像水里撈出來
→ 四肢僵硬或抽搐
家庭防護記住“三要三不要”
劉爺爺的遭遇并非個例,周高雅特別叮囑糖友家庭:
三要:
1. 吃飯打針要“綁一起”
胰島素注射后必須15分鐘內吃飯,如果飯量比平時少1/3,胰島素要減量;
2. 床頭備好救命糖
蜂蜜、白糖塊、甜飲料放在老人床頭、客廳、隨身包里,以防低血糖發作能及時應急;
3. 夜起必須測血糖
凌晨1-3點是低血糖高發時段,若老人起夜時頭暈、出虛汗,馬上測血糖 ;
三不要:
1. 不要擅自增加藥量;
2. 不要空腹打胰島素 ;
3. 不要以為“沒癥狀就安全”(老人每年至少1次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 ;
周高雅進一步提醒:
當發現糖尿病患者突發昏迷時,哪怕懷疑是中風/心臟病,也要先扎手指測血糖(20秒出結果),切勿盲目掐人中、喂藥片;昏迷者保持側臥防窒息,每15分鐘監測一次血糖,同時向急救人員說明三點:何時用過胰島素/降糖藥、最后一餐時間、近期飲食變化。
切記避免以下情況:
第一,“等救護車來了再說”——低血糖昏迷每延遲1分鐘救治,腦細胞死亡率增加4%;
第二,“喂了糖就不用去醫院”——嚴重低血糖需持續靜脈補糖,家用急救只是保命第一步;
第三,“白天沒事晚上就安全”——50%老年患者夜間低血糖持續超2小時卻無人察覺。昏迷病因千千萬,及時送醫保平安,寧可虛驚一場,不可延誤一秒。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腦疾病重癥醫學科 張霞 陳勝男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