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信,花不誤。隨著清明假期的到來,踏青郊游成為不少人的首選,從山東臨清市區出發,驅車20余公里便可來到魏灣鎮前張官營村中華海棠園,放眼望去,千余畝近200個品種的海棠花競相綻放,紅肥綠瘦盡收眼底。
清明時節的中華海棠園,各種花朵爭相開放。
4月3日,2025聊城市春季“運河大集”啟動儀式暨臨清市第十五屆中華海棠園生態花海藝術節開幕式在臨清市魏灣鎮中華海棠園舉辦。微風徐徐,花蕊飄香,粉墻黛瓦間,著一身漢服簪花游園,聽一曲“棠腔京韻”的京劇、看一場哪吒上墻鬧花海、體驗一下花間大馬戲和親子游樂區項目、品一口地道的臨清蒸碗和海棠燉雞,再逛下文創市集和產品展銷,好不愜意。
據了解,本次生態花海藝術節以“海棠秘境 春潮臨清”為主題,僅活動當天就吸引2萬余游客聞花而來,阡陌之間歡聲笑語不斷。
第十五屆中華海棠園生態花海藝術節開幕式現場。
“我們每年都會來海棠園游玩,今年的活動內容尤為豐富,孩子還能親手做貢磚、學剪紙,體驗感更強了。”游客韓潔稱,這已是她和家人第四次來海棠園游玩了。
此次花海藝術節還同步啟動了聊城市春季運河大集,以千畝海棠生態園為核心,聯動臨清貢磚、丁馬甲魚等特色產業,打造“花海經濟+非遺經濟+電商經濟”三鏈融合模式。搭建“運河優品 魏灣尚禮”,馮莊粉皮、張牌瓜蔞、薛樓艾草等農特產品琳瑯滿目,既豐富游客體驗,又為周邊群眾增收開辟新渠道。前張官營村村民王淑英經營的特色商品攤位人氣爆棚,往年她只靠賣小玩偶掙點錢,今年專門新增了海棠花主題文創產品,利潤也隨之翻了一番,“今年冰箱貼、海棠花冰淇淋賣得最好,現在大家日子好了,也更喜歡這些有文化內涵的商品了。”
“結合今年的非遺熱和哪吒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火爆,我們今年特別以‘非遺文化+生態文旅’雙核驅動,實現從‘賞花打卡’到‘沉浸體驗’的跨越式升級,同時結合同步舉行的春季運河大集,專門布置了‘一村一品’特色展銷臺、海棠市集文創非遺等,為游客帶來更多元、更新穎的的游玩體驗。”魏灣鎮黨委書記魏薇介紹。
中華海棠園所在的前張官營村人口不足千人,村民多以傳統農耕為生,曾經一度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為改變現狀鎮政府結合當地村民原有的香椿種植優勢,積極向上爭取扶持資金、土地等優惠政策,打造集旅游觀光、休閑養生、苗木繁育、有機生態種植與養殖、科普教育等有機結合的海棠園。村民可以通過參與園區管理、擺攤等方式獲取收入,實現家門口就業。“我以前只會種地,現在餐飲、育苗、管理樣樣精通,收入增加了,心里是真高興。”海棠園的業務主管楊振光經過多年歷練,如今已從一名普通農民成為獨當一面的公司干將。
園內攤位展示了周邊鄉鎮的名優特產。
據了解,本次花海藝術節期間專門開通了臨清市汽車站直達中華海棠園的“海棠花節旅游專線”,專線采用“直達景區+靈活停靠”的智慧運營模式,市民無需換乘即可從家門口直達花海,同時設置了800余個免費停車位、300余人的志愿服務隊伍,以及隨時待命的醫療和消防保障人員。以花海藝術節為契機,魏灣鎮還打造了賞海棠花開、品丁馬甲魚、觀鈔關碑林、閱貢磚傳承、游紅色圣地、攬古運遺風全域文旅精品線路,推出了“游”在魏灣春季最美鄉村旅游環線。此次活動預計拉動餐飲、民宿、農產品銷售等消費超30萬元,較去年增長38%。未來將繼續延伸海棠深加工鏈條,開發果酒、精油等產品,推動“春花秋果”全季產業模式,讓“海棠經濟”四季常青。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李新宇 通訊員 程源 趙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