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和著“鄉音”,帶著“泥味”,文明宣講走進田間地頭;暖著人心,聚著民心,文明實踐的“種子”播撒千家萬戶;移了“舊俗”,煥了“新風”,文明之風遍地開花,《鎮安文明有禮二十八條》自發布以來,多措并舉,探索形成“335”工作模式,構建了覆蓋全域、全民參與的文明建設體系,助推文明培育常態化,走出了一條以“小切口”推動“大文明”的鎮安路徑。
聚焦“三個引領”,凝聚文明共識。在青銅關鎮豐收村,黨員胸前的徽章在文明實踐中熠熠生輝,“黨員包片責任制實施后,我們帶頭清理了村里23處衛生死角。”老黨員陳德富邊說邊展示手機里的整治對比圖。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通過黨員“亮身份、踐承諾”活動,帶動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移風易俗、文明出行等。同時注重示范引領,進行“有禮鎮村”“有禮企業”“有禮小區”“有禮家庭”等有禮細胞建設,以身邊人、身邊事帶動一群人,讓群眾切實看得到、摸得著、有標桿、能學習。制度引領則讓文明有禮有跡可循。制定《村規民約實施細則》《文明積分兌換辦法》等相關條例,將垃圾分類、節儉辦宴等納入積分管理,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形成“文明有價”的良性循環。
著眼“三級隊伍”,激活治理動能?!奥犞鴿O鼓調,記著文明條”,在米糧鎮,這句話已然成為百姓的口頭禪,由當地非遺傳承人組成的“栗鄉文藝輕騎兵”將文明新風編成漁鼓戲,足跡遍布17個村。鎮安縣堅持將隊伍建設作為文明實踐的有力抓手,全面推進隊伍多元化、專業化建設,健全建強三級隊伍,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1 支總宣傳志愿服務隊,團委、婦聯、文聯、工會、文旅、司法等部門成立6支志愿服務分隊,15個鎮街則成立15個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下沉黨員干部、先進模范、本地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員等的作用,不斷拓展“專職+兼職+志愿者”三合一的隊伍體系,做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立足“五小服務”,貼近民生需求,繪就幸福圖景。以文明實踐“五小服務”為載體,廣泛開展小宣講、小演出、小公益、小推廣、小義診等活動,動員群眾積極參與“鎮安文明有禮28條”的學習與踐行。春日的鎮安縣云蓋寺鎮西華村,一場“院落微講堂”正在百年核桃樹下開講,文明實踐志愿者手持《鎮安文明有禮二十八條》宣傳手冊,用方言俚語講著“喜事新辦省心省力”的道理,引得村民們頻頻點頭?!靶≌n堂”傳大道理,讓文明理念內化于心;情景小劇、快板舞蹈、小品小戲等節目寓教于樂,再穿插進行義診、技術咨詢、便民服務等,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真正推動文明實踐服務到一線;同時,文明家園我來愛、文明出行我遵守、文明用餐我帶頭等系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讓文明禮儀在全縣蔚然成風。
近悅遠來風物新,最是文明潤人心。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近年來,鎮安縣積極探索文明培育與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同頻共振新路徑,堅持以“三個引領”把準方向,用“三級隊伍”打通脈絡,借“五小服務”浸潤民心,讓《鎮安文明有禮二十八條》成為群眾共識,讓文明之花開遍阡陌巷尾,持續引領文明風向標,讓精神文明建設更有內涵、有溫度、可持續,使文明有禮逐漸內化為小城鎮安的發展基因。(楊麗華 鄭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