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蛙,是一個大家耳熟 能詳的成語;通常 用來形容人們在逐漸變化的環境中逐漸失去警惕性,最終陷入危險的情況。 ? 據稱這個比喻源于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將青蛙放入冷水中,然后慢慢加熱;由于溫度的緩慢變化,青蛙無法察覺到水溫的上升,最終被煮熟。
而現在這個成語,有了更具象的地緣政治軍事含義。如美蘭德公司報告曾明確定義“臺灣:池塘中的戰略青蛙”。不過這幫綠蛙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以“蛙”自居,宣稱“寧做井底蛙,不做大陸奴”。由此“臺蛙”成了世界普遍認同,標識臺灣地區綠營臺獨分子的形象標簽。
如2020年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臉書發布青蛙,被島內1450圍攻;如2024年年底韓國尹錫悅宣布戒嚴,全球批評,唯臺偽錯判形勢表態支持,韓媒用“蟾蜍”形容“臺蛙”。
所以近年大陸對臺偽當局挑釁一次,就勒緊絞索一分的行動,被人形象定義為“煮青蛙”。
他們知道嗎?
2022年佩洛西老妖婆竄訪臺灣島后,美國時任國安委發言人柯比就曾以“煮青蛙”比喻大陸對臺偽的軍事施壓策略,稱我們“逐步提高水溫使對手喪失警覺!”臺蛙的主子們明白了,臺蛙們自然也是知道的。
但有用嗎?
這就是陽謀!
4月1日,東部戰區以“無預告、無代號”的突襲式演訓,將戰機的轟鳴聲再次推向臺灣海峽中線以東,戰艦抵近圍島時;出現了與一種詭異的“平靜”景象:臺灣社交媒體上討論熱度聊聊,臺蛙們甚至“得意洋洋”股市逆勢上漲;臺灣名嘴在節目里爭論“導彈會不會誤炸臺北101”時,臺普通民眾社交媒體熱議周末是否該去夜市排隊!
這種“脫敏”現象,前兩天臺蛙“得意洋洋”,這兩天則開始“憂心忡忡”:大陸“溫水煮青蛙”的戰略是否起效了?
1996年軍演,臺名嘴評論稱“當時一大堆精英名流咨詢移民路徑,移民中介電話被打爆”;2022年佩洛西首次環島軍演時,島內超市貨架被搶購一空,民眾在街頭抗議謊言。
今天劇本沒變,但結局已大變樣。
自2022年起,大陸軍艦機抵近臺島已成“家常便飯”,從“聯合利劍”系列到“海峽雷霆”專項科目演練,頻率從季度演變成月度,甚至常常出現“無預警實彈射擊”演訓。
如這次“海峽雷霆-2025A”,有A是不是還有B、C、D........臺灣民眾逐漸形成了這些演訓“雷聲大、雨點小”的認知,除了臺偽當局的“抗中牌”外,生活一切照舊。
且每次演訓,除了臺偽當局自以為自己狗當得好,主子會來救外,美國不管是拜登民主黨當政,還是特朗普共和黨把持白宮,都是嘴上喊支持喊得震天響,身體很誠實。
如這次 “海峽雷霆-2025A”軍演,偷窺的美軍機偷偷摸摸抵近臺灣島24海里毗鄰區,被我軍機勒令交代“動機”,押解出境;如這次軍演期間,唯一部署在亞太處于執勤狀態的美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被調往中東,準備欺負欺負胡塞武裝“彰顯武力”。
所以臺灣民眾雖然被聲音很大的“抗中”與“謀獨”裹挾,但更多人開始思考“真打起來,美國真會來救我們嗎?”南越跑了、阿富汗跑了,烏克蘭還是跑了,面對更強大的中國,和胡塞武裝打得有來有回的美軍,拿什么勇氣在中國家門口與多次擊敗他們的解放軍對抗?
梁靜茹嗎?
因此哪怕美國及“ 臺蛙”明知道我們在“溫水煮青蛙”,也不得不在這盤溫水中自我欺騙繼續做著“美國爸爸拯救臺灣”的春秋大夢,直到歷史的巨輪碾過他們的幻想。
臺灣民眾已經“脫敏”,臺蛙蛙軍還能堅持多久呢?溫水煮青蛙的終點,從來不是青蛙適應了水溫,而是水開了,蛙亡了!
水開的時間點,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