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所能帶給我們的另一類饋贈,就是洞見。這又是什么意思呢?安德烈告訴我們,冥想能夠幫助我們在看待世界的時候避免陷入某一種單一的視角,而能夠接納其中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咱剛剛說了,冥想能夠帶給我們平和。事實上,平和也是有助于獲得洞見的。畢竟,情緒上的平和,能夠幫助我們擺脫狂熱和盲目。也就是說,冥想幫我們保持了思想的平靜,并且對世界開放,這就很有利于保持我們思想的敏銳了。此外,冥想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比如相互依存、空和非永恒。
所謂相互依存,說的是世界上沒有絕對恒定和孤立的存在。“我”并不是作為一個自為的、獨立于環境的主體而存在。換句話說,我們的生命及其延續都得有賴于其他的無數人,也有賴于很多的自然現象。我所謂自己的、源自個人意志的行為和判斷是由很多其他因素決定的。安德烈說,理解了相互依存,我們就會變得謙卑,而不容易陷入自我、驕傲和痛苦的陷阱當中。同時,理解了相互依存,你也就能理解什么是“空”了。“空”是佛學當中非常常見的一個詞。“萬物皆空”并不意味著一切都真的不存在,而是說我們所能看到的都不是具體可靠的存在。這就有點像天邊的彩虹,它的存在取決于我的位置、太陽的位置乃至云彩的位置。我站在這個地方看到了彩虹,而你站在另外一個方位則可能就看不到了。
所以,“空”其實說的就是事物具有流動的、不確定的、主觀的復雜性質。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輕易執著于所謂“現實的浮光”。最后,是“非永恒”。“非永恒”強調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是注定傳諸久遠的,萬事萬物都有合成與瓦解、組織與潰散的過程,都有短暫性和過渡性。收獲這樣一些來自冥想的洞見之后,我們對生活的態度也會很自然地發生轉變。
比如說,我們會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相互關聯,這會喚起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生活會讓我們忘記或忽視我們人性中溫情的一面,但正念的練習卻會讓我們不斷地、有規律地再次與之相遇。”再比如,我們會不再想去改變周圍的東西。冥想所帶來的內觀的寧靜將我們跟世界聯系在了一起,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存在于自我之中。書中說,如此一來,“我們關心的就不再是超越自我或超越他者,而是實現些什么。我們不再從成功或失敗的角度去思考生活,而只是體驗生活。”
還有一句表達了類似意思的金句,原話是:“正念還讓我們拋棄、放棄,而不是貪婪地攫取和囤積金塊,讓我們簡單地生活,讓我們關注生活,讓我們了解生活的奇妙。”安德烈還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那就是,正念冥想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面對死亡。這又是什么意思呢?一個關于涅槃的禪宗小故事:話說有個美麗的鹽雕像,非常美麗,以至于主人把它放在了壁爐上,讓所有的客人都能欣賞到。這個時候,請你思考一下一個問題:對這個鹽雕像來說,涅槃意味著什么呢?是越來越多的訪客,還是一個更大的壁爐,或者是一個博物館的櫥窗呢?答案是,都不是。
鹽雕像最終的歸宿,是被主人扔到海里。書中說,鹽雕像的涅槃,實際上就是它的溶解,是所有那些聚集在一起形成它的原子、組成它的鹽分子,一點點地分離并且溶進了浩瀚的海洋中。這個時候,鹽雕像就不再被壓縮成小小的自我了,它溶入海洋,沒有身份,但有著巨大的自由,有著無與倫比的幸福。還記得咱前面說的嗎?正念冥想要求我們把注意力給到當下的一切,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在將周邊的一切納入我們自身當中。安德烈說,正念冥想其實就像是自我的擴展,我們會漸漸感受到自身與外在世界之間界限的消失,會感到周圍的世界涌進我們體內。
而這個時候,處在正念冥想狀態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是會感覺很慌張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會感到的,其實是舒適和安全。這種界限消失的感覺,導向的其實是一種自由和歸屬感。“人們總是害怕消失,害怕毀滅。但經過多次練習后,就不會那么害怕了……我們要像海浪很快地消失于大海那樣,平靜地準備著回到我們來的地方。這樣就不再有任何界限,而只剩關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